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23
22
古代的十大名画
《中国书法十歌暨百家赞》
苏东坡以联画像
沈从文“一稿两投”
春去春又回
箫 声
tpzz1100462
tpzz110045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箫 声

刘永有

事关箫的记忆,总是那么忧伤而深情。

一直深爱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每读之后,玩味不已,心中升起无限伤感。对真挚感情的怀恋与珍惜,在善感者和柔软者的心中激起无限辽远的波潮。这种看似脆弱的伤心之叹,在他的另一首名词《菩萨蛮》中,虽然没有箫声的出现,但同样有呜咽的不绝如缕的销魂之音弥漫其中。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楼上有人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在如碧的箫声中,在纵然是碧,也碧得令人伤心的暝色中,有吹箫人黯然独立,远望故乡伊人,如水的箫音穿破古今,直抵灵魂,洞开多少洲头游子、陌上思妇的神情。隋唐以降,箫在更多如梦如幻的诗词中不断出现,吹皱了发黄的线装书,吹皱了善良者潸然的泪痕。晚唐大诗人杜牧唱出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绝唱,余音千古弥新。至今每翻览之,必心生向往,欲求而不可得。宋代李清照更有《凤凰台上忆吹箫》的绕梁之声。千百年以前,先贤便以如此深情的韵律,吟唱出了不可磨灭的曲折的篇章,是偶得,是苦吟,还是无奈的追忆?都在这散落的箫声中飘飘洒洒,漫向远方。

箫声如水,是谁在执她而舞,令人如此忘情?

如水的又岂止是箫声。在深黑的夜里,听收音机里传来袅袅的音韵,正是早已熟悉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曲。旋律如泣如诉,呜呜咽咽。动人心魄中洋溢着暗夜的哀愁。我一直不知道这些曲子是何人所吹奏,但我料定他是个颇具沧桑感的吹箫老手,是在用生命打造这早已熟悉的曲子,在夜色中静静地回忆自己人生的辉煌与失败,黯然泪下,不能自已。河流般宁静而悠远的旋律传入耳鼓,给我们生活的思考,爱情的追忆,自由的向往。时下,网络上关于新拍《红楼梦》的热评很多,有许多网友认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大师王立平的传奇之得意力作,是从心灵深处潺潺流出的,绝无人可与之比肩。是的,大师力作由古老的箫管来演奏,可谓珠连璧合。

这样的曲子,听来太过伤情,只适于在清凉的秋天,望西风着陆,卷叶而飘,人在天涯,心在天涯,以一声吟叹平息太多的红残绿销之沉重。这样的曲子,就像一个纯洁的女孩,走在芦苇苍苍的长河之畔,向东去的如梦的逝水,发出青春的低唱。这样的曲子,在喧闹的今天,早已只属于极少数人,他们在寂寞的角落里,浅酌低唱,坚守着最后的精神家园和道德高地,这如水的曲子里,早已沉淀了他们无声的泪水。“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谢人亡两不知。箫声中,醉倒了几多古今有情人。

受父亲的影响,我自幼爱箫。虽然不识音律与乐谱,但能在伤心时,以箫流露感情。不久前,在《人民政协报》和《新华文摘》上读到开国将帅的故事,得知大将萧劲光最爱吹箫,从战场到乡村,从士兵到将军,他一直珍爱自己的洞箫,并鼓励子女们学习乐器,陶冶情操。以前只知将军百战之神妙,却不晓得其侠骨柔肠。可见箫之魅力。《苏武牧羊》、《春江花月夜》等曲子又何尝不是英雄们的千古绝唱呢?在箫声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愁,什么是长长的等待,什么是无尽的相思。在箫声中,我们获得了前行的力量,突围的勇气。绕指之柔,迸出万丈豪情,让人热血涨涌。

一管箫,肢体残破,开裂处以白色胶布包裹,一块老老的石头,静卧枯草,一吹箫者,凝坐石上,呜咽而鸣,周遭沉寂,连通古今的,便是这安静的一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