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新世纪郑州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年跨越谱华章
郑州十年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十年跨越谱华章
——“新世纪·郑州十年”系列报道之一
制图:柴莹莹

本报记者 王家坤 陶玉亮

(上接第一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道:发展不足仍然是郑州的突出问题。

市长赵建才也讲道:必须站在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审视自己,看到目前发展的差距和压力,切不可沾沾自喜。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茫茫九脉流中原,纵横当有凌云笔。

上世纪末,位于东郊的空军某部机场搬迁。随后,市政府在设计规划这片空置地时,拟向港澳地区招商引资,取名“港澳新城”。2001年7月20日,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听取郑州市关于建设“港澳新城”汇报后明确指示,老机场搬迁以后,应当抓住这个机遇,把包括老机场、经济开发区在内的区域整体规划,连片开发,形成郑东新区。要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

2003年1月20日,隆隆的钻机声打破了千年的寂静,东区的第一个项目、CBD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郑州会展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动人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郑东新区建设大幕开启。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如期完成,“十年建新区”的目标也已起航。

郑东新区是郑州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战略布局,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巨大跨越,自此,郑州城市建设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2000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133.2平方公里,到2009年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336.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00年257.7万人,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33.1万人。

一位作家评价说:“由于郑东新区的诗意崛起,为郑汴一体化的构想提供了美丽的依据。一个风雅无限的大郑州已经呈现出朦胧的轮廓。”

放眼国内,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间进行,城市正成为这幕“战争”话剧的主角。

城市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剧烈,虽然没有“明火执仗”,但都在暗中使劲。竞争是残酷的,先进和后进也是能够相互转化的,“双城记”的屡屡上演,让人们常常慨叹造化之弄人、发展之伟力。因为,一个城市的地位是脆弱的,哪怕一点点的失误和迟滞,就会落在别的城市后面。

1954年郑州成为省会以来,郑州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6.2%提高到1956年的10.6%,然后一直在10%左右徘徊了20年,1989年开始由11.5%提高到2000年的14.4%,2009年达到17%。

从 1999年开始,郑州经济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处在第12位,多年来,这个位次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进入新世纪,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也开始了位次前移的冲刺。

2005年,郑州GDP为1660.6亿元,超越福州的1482.1亿元。2006年,郑州GDP为2013.5亿元,超过长春的1741.3亿元。至2009年,郑州GDP达到3300亿元,位居省会城市的第9位。

还有一个数字颇能说明问题:十年间,郑州超越了福州、长春、哈尔滨、石家庄、潍坊、南通、绍兴、大庆、温州等9个城市,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在第23位,比2000年的第32位前移了9位。

财政收入的状况,反映着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2000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46.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6亿元。2009年,郑州财政收入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521.7亿元、301.9亿元。郑州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17.7%提高到2009年的26.8%,提高9.1个百分点。2000年,郑州的财政收入在27个省会城市里排在第12位,2009年已经排在了第7位。

中央党校教授牛先锋评价说,郑州财政收入的漂亮曲线,说明郑州的经济发展既注重速度又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了又好又快的目标。

郑州首位度的提高,城市位次的前移,这是了不起的跨越。

集合那百转千回、万千点滴,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从高歌猛进的跨越中,构筑成一个城市崛起历史的刻度。这就是十年郑州的历史方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