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叶伟信:大家会喜欢《叶问2》
一探郏县金镶玉芳容
钧窑与“海宝”一起世博献礼
河南获首站亚军
王际鑫书画
在郑展出
市民农民齐享健身乐
怎一个乱字了得
CBA:广东成就六冠伟业
wwj100466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
一探郏县金镶玉芳容

北京奥运会上,挂在夺冠运动员身上的奖牌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以“金镶玉”为特色的奥运会奖牌一时间成为热议的话题。4月21日,记者跟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新发现”报道团来到郏县姚庄回族乡,一探金镶玉的芳容。

相传,金镶玉的历史与和氏璧颇有渊源。传说王莽篡位后,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皇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崩掉一角。后来,王莽命能工巧匠进行整修,用黄金镶上了缺角,被称为“金镶玉玺”,金镶玉便由此得名。因此,传统金镶玉工艺指对精美工艺品瑕疵进行掩盖,或对毁损的工艺品进行修补,加上手工艺人的奇思妙想,使器物不仅掩饰了缺陷,反而更加精美,更具有鉴赏性,并渐渐形成了一种工艺而流传了下来。

说到金镶玉,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 “有钱难买金镶玉”、“有眼不识金镶玉”等俗语,显示出它的珍贵和卓尔不群。金镶玉也称镀金锡镶工艺,即在玉石、陶瓷、紫砂、琉璃等工艺品表面镶锡、包金的工艺称谓。工艺就在一个“镶”字上,就是把金丝或金片镶嵌到图案中。在郏县姚庄回族乡的李冰、李建立家中,陈列着大量鹤寿延年、龙腾盛世、孔雀富贵等花瓶,二龙戏珠、群龙过海等紫砂茶具,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名花异草、珍禽异兽等图案镶嵌于器具之上,显得栩栩如生、意气盎然、浑然天成,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据了解,郏县姚庄回族乡的 金镶玉工艺最早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比较兴盛。其中,姚庄乡李姓人家是把金镶玉工艺传承下来的主要家族之一。金镶玉工艺至今在李家已传承了六代。

李冰介绍,金镶玉的传统工艺精细复杂,制作一件成品要耗费很长时间,他和李家的几位兄弟都是自幼就开始学习民间传统镶嵌工艺,如今,他们不仅秉承了传统工艺,还致力于开拓创新,制作工艺将现代科技和传统手工艺结合,形成了冶炼、镂雕、光洁处理、镀金等几十道工序,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郏县金镶玉,并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使这位昔日只能供皇室及达官贵人把玩的器物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 李 颖 见习记者 黄 盈 文

李 焱 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