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放文明的社会不需要封闭的城堡
企业炒房不仅仅危及楼市
我们住别墅的生活习惯咋实现不了
地球是圆的
有结局还是没结局 这真是个问题
相亲方式的认知异同
21世纪社区的“大管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开放文明的社会不需要封闭的城堡

今后北京的流动人口将迎来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北京已开始试点推行城乡接合部的流动人口“倒挂”村的封闭管理模式。按照这种封闭式管理模式,警方联合政府部门为这些村落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并封闭一些不常用的路口。这些城中村统一安装监控探头,还配备大量的巡逻队员。(4月26日《新京报》)

从乡村挤进城市的人们,内心往往会有一个城中村。许多年以后,我在城市里有了一间自己的房子,但夜晚偶尔还是会望着逼仄的天花板,怀念当初落脚城中村的往事,廉价的饭铺与吵闹的房客,已经成为生命里抹不去的印痕。

怀念城中村,其实就是怀念那里的自由、开放与宽容。对一些底层流动人口来说,能有一个地方让他们不用去刻意掩蔽自己的贫穷与浅陋,这本身就是一种安慰。然而,这样的自由却让一些生活在高档小区的精英分子一脸不屑。在他们看来,让这些联系松散的土豆拥有太多自由,就容易产生影响形象与危害安全的社会因子。于是,他们利用话语权,总是对流动人口采取“临时化管理”手段,甚至不惜将之隔离,让这个群体成为随意可以控制与摆布的棋子。

不难想象,对流动人口“倒挂”村进行封闭管理,很容易制造社会的隔离与断裂。流动人口以前自由出入的城中村,将变成一座座“城堡”。那些围墙、岗亭、探头以及巡逻兵,会让流动人口原本就已经是孤岛式的生活,增添无尽的孤独、冷漠与疏离,也很容易导致他们的权利遭受剥夺。而在这样的社会分层年代,让各种群体都能实现上下自由地流动,是保证各种权利实现的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自由迁徙的年代,过去的户籍制度根基也早已松动,那些依赖于户籍之上的权利捆绑,也正在被不断破解。在这种情况下,以户籍作为一种“藩篱”来制造割裂,就必须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从这个意义看,对流动人口“倒挂”村进行封闭式管理,很容易陷入开历史倒车的泥潭。而且,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公民的居住、教育、社保、医疗、尊严、安全之类权利,被密封在一个由权力控制的城堡,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公开,接受有效监督,从而蕴蓄出新的公共治理危机来。

在电影《13街区》中,巴黎就有一堵墙把贫弱群体居住区与其他发达区隔离开。在那个被隔离的落后区域里,没有法律,没有制度,只有黑恶势力横行,只有贫困与不公。政府为了遮丑,甚至试图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其残忍抹去。幸运的是,经过交流、抵制与反抗,权力终于走出了封闭与狭隘,那里的人们重新拥有了自由与权利。

北京不是电影里的巴黎。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比艺术更真实,有时也更残酷。北京作为“首善之都”,不是哪个强权者的北京,而应该是全中国人的北京。北京要真正成为一座公平、公正、宽容、开放、人文的国际化大都市,首先要做的,也就是要多抛弃一些封闭式管理思维,不能让人们处于现代封闭的城堡里。 单士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