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严防死守整治超限超载
豫台合作衔接循环农业链条奶牛粪便生产有机肥
新密“科学发展”讲堂开讲
迎接“五一”出游高峰巩义旅游部门备战小长假
文化中心成荥阳农民致富“加油站”
装载50吨盐酸槽罐车泄漏登封消防官兵紧急排险
中牟县慈善总会两年救助861名困难群众
为给黄河鲤鱼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巩义伊洛河设定禁渔期
好想你”打赢商标官司
中牟早熟蒜薹俏销市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化中心成荥阳农民致富“加油站”

文化中心成荥阳农民致富“加油站”

本报讯(记者 谢庆 通讯员 孙国强)“现在每天来这里上网查资料、寻找致富‘金点子’的人可多了。俺村的蔬菜大棚种植户杨桂凤是这里的常客,她的蔬菜种植技术就是在书上、电脑里学到的。去年,她利用学到的技术,建了座大棚种植西红柿,赚了两万余元。”昨日,荥阳市王村镇西大村党支部书记靳明培一见记者就夸起村文化中心的好处来。

在该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里,女大学生村官李歌正在网上查找种植、饲养等方面的科技信息,准备在村里的信息栏内发布。

如今,在荥阳市,各村的文化中心正发挥着作用,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和学本事的“加油站”。

广武镇张河村素有种植蔬菜的历史,村委会根据村里群众需要,经常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上下载蔬菜栽培技术知识,使菜农种植地蔬菜品种质量不断提高,200多户菜农受益,增收180多万元。老菜农张军自去年开始,到村文化中心观看电教片成了他的必修课。受到新技术的启发,年近60岁的他在搞立体种植,一年收入3万多元。

据了解,近年来,荥阳市把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文化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建成14个综合文化站、145个文化大院、24个农家书屋,投入137.8万元新建了村级文化中心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站131个,给有致富愿望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