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农民的“孵化”情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一个农民的“孵化”情结
破开一半的蛋壳。
破壳一小时后的小雏鸡最漂亮。
认真记录。
一周后的照蛋工序,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蛋到鸡的生命迹象。就是这种奇特的美丽,深深吸引着他,使他爱上这个行业。
小鸡破壳后24小时之内打疫苗。
生意好的时候大批大批接活,如今散养农户的几十只种蛋的小活也孵化,为了区分,老李把鸡蛋标上符号。
挑选种蛋。

惠济区是我市圈养鸡和散养鸡最集中的地方,养鸡场需要鸡苗,由此催生了孵化行业,如今春暖花开正是这个行业的生产旺季。五一前夕,记者来到惠济区牛庄村村民李金松的孵化场,了解到了这一行业的现实状况。

来到李金松的孵化场,记者见到他和工人们正在选“种蛋”入孵化箱,第一印象就是这个每天都与鸡蛋和小鸡苗生活在一起的46岁农民,面部黝黑、话语不多,是个实在人。

院子里前来孵化鸡苗的邻居告诉记者,李金松这里孵化出来的小鸡苗,质量好、成活率高。头脑活络的他,这几年靠着质量和良好的信誉,从一个农民变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老板”,发展起了他的“孵化经济”。

李金松告诉记者:自己2002年就从事了鸡蛋孵化这项工作,从使用手摇蛋的土办法进行孵化,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仅能满足四邻八村的养殖户,如今已经是全自动的孵化器。曾经辉煌过,一年四季,都有送种蛋的,也有直接来买鸡苗鸭苗鹅苗的,全年孵化禽蛋不下1000万枚,给自己带来了可观效益,也尝到“孵化”的甜头。

当记者问到今年行情的时候,不善言谈的他有些发愁地告诉记者,由于今年鸡蛋价格的持续低迷,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养鸡场不敢轻易扩大养殖规模,市场行情不好,周边几个同行有些已经停止营业,自己的8台孵化器也仅仅开了2台,造成了旺季不旺的尴尬局面。自己由于干得时间比较长,对这行已经有了割舍不掉的感情,不想轻易放弃自己的这个“孵化”事业,只有坚持,等待行情的好转……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