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为何盛产“公公知识分子”
消费主义时代的“犀利哥”传奇
争故里
房产新政精益求精方可避免误伤
“工资协商”任重而道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消费主义时代的“犀利哥”传奇

一场约为10分钟的T台时装走秀,一天四场的表演,即可获得聘用单位捐赠的3万元,“五一”节日期间,犀利哥通过在顺德某农庄的时装秀表演,为家人赚来一笔可观的生活费用。犀利哥此次重出江湖,凭借名气赚钱,却引来不少市民和网友的质疑和失望。(《新快报》5月4日)

因为一张网友偶然拍摄的照片,在宁波流浪的乞丐程国荣因其忧郁、犀利的眼神,拉碴的胡楂子,凌乱的头发,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受到成千上万网民的热捧,被称为“犀利哥”,迅速蹿红网络。一个路边乞丐的一夜成名,诠释着当前这个时代的某种深刻内涵。

因为网络的存在,平民造星运动具有了波澜壮阔的舞台。千万万的眼球可以毁灭一个人,同样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地狱或者天堂,就在一线之间。正因如此,才有了芙蓉姐姐、山东二哥以及凤姐的自恋狂欢……但与身后明显有推手推动和利益色彩的“凤姐”们相比,犀利哥显得很是麻木和被动。犀利哥的存在,本来蕴藏着深深地悲凉,但从起初的同情到现在的频繁炒作,他被围观者津津乐道的却不是这种生命的悲凉,更多的是猎奇偷窥的欲望。

他眼神忧郁,是对未来生活觉得迷茫,绝非为了装酷。无论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一个悲凉的人生故事,被娱乐性地消费和解读了,上演了一幕幕消费主义时代的“犀利哥”传奇。农庄聘用犀利哥表演时装秀,算不算是一种炒作?答案其实自在人心。尽管商家一直强调,“我们更想帮助犀利哥回归社会,让他自食其力。”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商家眼里怎么会容得下一个乞丐。而反过来说,那些冲犀利哥而来的观众,也未必就是怀着对弱势者的悲悯之心。

不是什么人都是“凤姐”,也不是什么人都需要以这种方式成名。所以一开始,当众多的媒体和救助机构找到“犀利哥”时,他的第一感觉不是高兴、更不是感激,而是惊恐、害怕,进而黯然泪下、仰天长啸。“很多人围着我看,给我拍照,有的还给我送吃的,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现在不快乐,感到很害怕,你要保护我。”

尽管犀利哥的经济状况很困难,急需一份丰盈的收入来缓解生存困境,但于他而言,这种披着商业炒作的外衣在舞台上来回搔首弄姿,或许并不比路边乞讨更让他悲哀。说实话,如果商家真的想要帮助这样一个弱势者,可以为他提供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作岗位,何必让其出台作秀呢?请恕我直言,犀利哥需要的是尽快“还原”成像我们一般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而不是被闪光灯和哄笑声包围着的“另类看点”。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