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艺术中心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郑东新区如意湖畔。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本报讯(记者 王文霞)郑东新区,郑州、河南新世纪城市的典范之作,令人骄傲和自豪的地方。历时7年多的建设,一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现代之城、生态之城、繁荣之城,如神话般崛起在中原大地。
7年前这里是废旧的老机场,野兔出没,荒草萋萋,无人问津;7年后,这里成了郑州、河南最靓丽的地方,高楼耸立,碧水荡漾,活力四射。被赋予郑州跨越、中原崛起领舞者重任的郑东新区,只用了2000多个日子就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770亿元,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突破2300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3000余家,入住人口突破30万人。
在郑州3600年的城市发展史上,郑东新区无疑是最具华彩的一笔。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八方客商、CBD的知名企业、如意湖畔的南北游客……无不诉说着郑州、河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雄心和气魄。解放思想是东区开发建设的灵魂,高水平规划设计是建好东区的前提,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是快速推进东区建设的保证,改革创新是东区开发建设的动力,领导重视是促进东区开发建设的关键。
上世纪末,随着军用机场的搬迁,郑东新区的构想由此萌发。2001年7月20日,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听取郑州市的汇报后,指示: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在郑东新区规划确定后,又提出“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高要求。2001年8月,郑州向国内外发出郑东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概念设计邀请函;2001年12月16日,黑川纪章的设计方案以高票当选。2003年1月20日,总投资22亿元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工建设,宣告郑东新区大规模建设起步,也标志着郑州城建史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郑东新区始终坚持“实施规划不动摇,高标准建设不降低,始终创造环境不放松”,各项工作快速推进。郑东新区共建道路251公里,实现通车里程227公里,总投资近43亿元。有3000多家企业进驻东区, CBD已引进金融机构56家,有45家金融机构已入住办公,累计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的企业总部近200家;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先后承办了200余次大型展会,参展人数突破300万人次。20余所学校和幼儿园、10余个医疗卫生网点、10个社区和社区服务站,让东区成为“宜居宜业”之城。
今年40平方公里的龙湖建设即将启动,一个完整的“如意”将出现在中原大地,郑东新区的明天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