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郑汴物流通道
年底有望通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拜祖大典渐显品牌强势魅力。 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大繁荣

文化事业亮点频现 文化产业品牌迭出

本报讯(记者 楚丽 李颖)当毛阿敏携手林妙可共同唱响《黄帝颂》,这幅温馨动人的场景将时间镌刻在了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连续5年高规格举办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这十年,多彩的郑州文化就是在这些或宏大叙事、或亲切动人的场景和元素中展现出来的。

2005年,郑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审时度势,提出:要把文化发展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着力改变“经济建设腿长、文化建设腿短”的状况。2006年到2008年,跨越式发展文化建设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已投资48亿元,2008年到2011年的新三年预计将达130亿元。

郑州文化建设的脚步从此迅猛,郑州人的文化生活从此多彩:

在农村,惠民工程让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了保障;在城区,星罗棋布的文化场馆为城市增添了绚丽风采和文化韵味。郑州广播电视中心、世界客属文化中心、郑州歌舞剧院、郑州群艺馆新馆等已经在发挥它们的文化辐射力,郑州图书馆新馆(市民文化中心)、郑州购书中心改扩建、商城遗址公园等正在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享受着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快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成为决策者的共识: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已落户高新区,建成后可容纳300家企业进驻,黄河文化展示工程、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中华文化园、登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正从文化建设的大蓝图上“呼之欲出”,以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占领制高点。

新体制新机制激发出创作和演出的新活力,10年来,郑州市实施精品战略,舞台艺术、文学创作、影视作品异彩纷呈。《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走出演艺业与旅游业共生的模式;郑州的首部舞剧《风中少林》与其姊妹篇《云水洛神》让世界为郑州惊艳;《快乐星球》《小樱桃》已产生巨大品牌效应,步入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今年将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康百万》将为品牌群再添亮点。

古老的商都焕发出青春,十年来,考古和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现了长足发展:郑州市区城隍庙、文庙、大河村遗址、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等改造后免费开放;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郑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先后启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等5处被列入全国百处重点保护遗址之一。

古今交融。十年来,郑州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频显异彩。第十八届客属恳亲大会、以“和谐亚洲、欢聚河南”为主题的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接连两届的中国(郑州)印刷包装产品博览会一系列大型节会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搜寻和梳理中,我们感触花的芳菲,果的殷实,在传承与创新中走过耕耘和收获的10年,一座洋溢着活力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正在黄河之滨崛起。

郑州文化能量

为发展提速

胡惠林

在全国关于河南省未来发展规划中,郑州被定位为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巨大的经济集散功能,必然带来巨大的文化交流功能,从而使之拥有巨大的文化集散功能。中部崛起和中原崛起伟大目标的提出、中原城市群发展目标的确定,对郑州发展战略提出了历史性要求的同时,也使郑州面临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

郑州能否在中原崛起中承担和肩负起崇高的使命,将直接决定中原崛起的战略命运和前途。

郑州是中华文化版图形成的核心地带,其独特性和文化资源构造的完整性、丰富性在国内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为郑州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历史文化条件。同时,郑州也是我国城市形态的发源地、古代文化产业形态最丰富的地区。

一旦文化、区位、市场、人才优势等文化能量被激活,曾经表现过的中原文化能源辐射全国的昔日辉煌就将再现。这几年来,《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郑州的小小说等在全国影响很大,文学、出版豫军势头不小。

郑州要建设文化,不是文艺的复兴,而是新文化再造,过去的郑州曾创造过文化的辉煌,现今,不仅要继承,还要创新,共同创造文化新郑州。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原要么不创造历史,一旦创造,就是一段辉煌的历史,被充分激活的郑州,将领跑中原大地,带动中原,改变中国文化产业版图。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

本报今日五版推出“新世纪·郑州十年”系列

报道之八:《文化:撑起郑州崛起一片天》

大事记

2000年,郑州市豫剧院演出的《老子·儿子·弦子》剧目在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评奖中荣获文华新剧目奖。

2001年,国务院公布郑州市大河村遗址等12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应美国依阿华州格林耐尔学院的邀请,郑州市曲剧团的《榆树古宅》在美国洛杉矶等地巡回演出,这是河南地方戏首次走出国门。

2003年,由中央电视台、郑州市政府主办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开幕式晚会《中国心·故乡情》大型文艺演出圆满成功。

2004年,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首演。

2004年,“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在郑州举行,确立了郑州的古都地位,郑州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安阳、杭州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

2005年,郑州市群众艺术馆选送的舞蹈《牵手》获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表演奖金奖。

2006年,郑州市申报嵩山古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展开。

2006年,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办。

2007年,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州市申报的“少林功夫”入选。

2007年4月,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公演。6月6日、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郑州考察,观看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7月18日~20日,全国文艺演出院团改革创新经验现场交流会在郑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市长赵建才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经验做法发言。

2008年,郑州市二七纪念馆对全社会免费开放。

2008年,郑州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第二部大型舞剧《云水洛神》在河南省人民会堂连演4场,好评如潮。

2008年,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郑东新区)建设开工奠基。

2008年,来自亚洲的23个国家来郑州参加了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前后持续41天,举办活动956场,吸引群众390万人次参与。

2009年,由新世界出版社与郑州日报社、小樱桃卡通艺术公司合资组建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新世界(郑州)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成立。《小樱桃》杂志创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