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检查王行庄
煤矿安全生产
“五水并举”惠民生
备战三夏
客人来访:拜谒始祖轩辕黄帝
新郑市隆重举行庚寅年黄帝
故里拜祖大典总结表彰大会
新郑:环境综合整治打响攻坚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五水并举”惠民生
新郑科学规划促人水和谐共融

本报讯(记者 白云 高凯 通讯员 代平)5月9日上午,郑州市“中州杯”竞赛检查组莅临新郑,对该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新郑坚持“五水并举”,在水利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连续13年夺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14年夺得郑州市“中州杯”,水利建设已成为新郑的城市品牌。

去年以来,新郑市按照“南调长江水,北引黄河水,西蓄天上水,东治洪涝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综合利用循环水,全社会厉行节约用水”的治水思路,全力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着力建设民生水利;实施农用机井升级改造、五个万亩示范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着力建设效益水利;大力推进轩辕湖生态水系建设、小流域水保综合治理等工程,着力建设生态水利;紧抓水库除险加固机遇,对老观寨、望京楼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着力建设平安水利;突出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着力建设和谐水利。积极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新郑市大力开展以“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注重效益、创出精品”为主题的水利建设年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大干水利、兴修水利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新郑市不断创新水利建设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农民建管、产权明晰、综合配套”的原则,建立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补充、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与土地同步流转机制等,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管理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管理,新郑市做到科学施工、规范运作、打造精品工程。在投入方面,新郑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聘请省内外设计和科研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高标准、高水平规划设计,各项工程建设全部按照招投标形式进行。此外,新郑市严格落实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加强督察,严格考核,确保水利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09年,新郑市水利建设总投资2.5亿元,新解决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完成1014眼农用机井的综合配套升级改造,建设集雨水窖500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00亩。新郑市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同时也促进了民生、民风的改善。

新郑市水利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赢得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检查组认为,新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措施得力,成绩显著,呈现了三大特点。一是工作氛围浓,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投入加大、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二是工作思路好,无论是农田水利建设大的方向,还是各项工作重点,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的理念;三是工作机制健全,特别是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补充、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符合新郑实际,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通过不断强化五护员管理队伍的作用,确保了建管并重,让每项工程发挥了最大效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