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山造型很雷人
82道工序做支毛笔
东方式打斗
贯穿《地牢围攻》
“八彩虹”下周狂舞绿城
洛阳发现曹休墓
首部《全球华语词典》出版
首届“朱自清散文奖”揭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82道工序做支毛笔
制笔选料讲究“厚道” 师徒传承规矩颇多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李 焱 实习生 徐宗福 图

在宁陵县城,有一家“中华老字号”刘腾龙笔庄。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笔庄所生产的毛笔,在河南省2009“中原文化宝岛行”中曾被当做礼物赠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今年春节前还销到了北京中南海。“中华老字号”刘腾龙笔庄因之声名鹊起。

风云际会宁陵落脚

4月28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新发现报道团一行慕名来到“刘腾龙笔庄”时,几名工人正在用牛骨梳子梳理在石灰水中浸泡了3天的羊毛……刘氏制笔的传人刘兰亭介绍说,这是笔庄82道制笔工序中的一道。

有关史料记载,刘氏制笔技艺传自秦朝名将蒙恬,唐宋以来,刘氏毛笔独冠中州。从明代开始,于北京、天津开设笔庄。清末年间,制笔名家刘腾龙誉满京津,公元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为了避难,刘腾龙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刘腾龙笔庄迁至宁陵县,以制笔为业,开庄设店,立号“刘腾龙笔庄” ,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制笔选料讲究“厚道”

刘兰亭介绍说,刘腾龙笔庄制作毛笔,包括选毛、脱脂、去绒、梳毛、梳笔、护笔等82道工序,全凭手工操作。为让顾客买到真正的“刘腾龙”牌毛笔,前店销售,后店加工制作,顾客可一睹制笔的全过程。

跟制笔同行不同,刘腾龙笔庄的毛笔制作有独特一技——“长做深栽”。如一支普通的毛笔,笔头5厘米、栽到笔杆内1.5厘米、笔锋3.5厘米,他们则要做到笔头6厘米、栽到笔杆内2.5厘米,笔锋还是3.5厘米。“一支好笔周身都有力,可我们做的笔不光笔周身有力,而且笔杆内还有力,刘腾龙笔是否好用可想而知。”

刘兰亭说,毛笔原料的选择更为考究,刘氏艺人选料,非江浙一带的山羊毛不用,非山兔紫颖不能入小楷上品,非东北三省狼尾不能列狼毫精品。

“我们笔庄有120多种毛笔,一个熟练的工人,每天顶多做20只毛笔。”正因如此,其精致品质深受文人墨客热捧。

师徒传承规矩颇多

刘腾龙笔庄不仅制笔工艺工序繁杂,就连制笔时的坐姿也有颇多规矩,这在常人眼里甚至是难以想象的。如刘氏制笔要求艺师每道工序都必须坐方凳而不能坐靠椅,这个规矩世代传承,不能更改。因非方凳不能聚精会神,不能聚精会神就不能把神融入笔端,就不能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最终很难制出通神达意的好笔。

因此,有专家评说,刘氏制笔的繁复的工艺流程只是有形的,真正的灵魂是隐藏在技术后面的师徒规矩、做人及从业的道理,而这也是刘氏腾龙毛笔世代祖业相传、外人很难渗透的原因之一。

刘兰亭说,目前“刘腾龙”牌毛笔商标已获国家商标局注册批准,产品远销到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等十多个省(市),他要将这一老祖宗创造的手工制笔技术一代代传承下去,进一步发扬光大。眼下,刘腾龙毛笔正在申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工人们在制作毛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