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抓管理带队伍创业绩 重在抓人心
经适房为何总“适用”错对象
药品利润达1300%是公然打劫
改进文风的要害在改进作风
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网络涉案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药品利润达1300%是公然打劫

严辉文

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出厂价仅为15.5元,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市场流通”环节后,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开药医生获利最多。(5月17日《新京报》)

对于市场我们曾经是十分憧憬的。通过有效的市场流通,不仅能物畅其流,而且能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利益均沾。然而理想的市场主义美梦总是被现实的“市场剪径”行为击得粉碎。在我国市场上如今常见的一大怪是,中间商盘踞其间,生产者难以为继,消费者只能任劳任怨于当冤大头。

如此说事,敏锐的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疯狂的大蒜”。今年大蒜据说已堪比肉价,每斤价格贵达8元。但蒜价即便如此之高,大蒜的“出厂价”却怎么也不会超过2元,而且蒜商收储的大蒜中尚有不少是前几年几毛钱地头价所收购的,其间的利润有多大,傻子也算得出来。蒜贱时伤农,蒜贵时忙农,蒜农虽然备受蒜价沉浮的折腾甚至伤害,却永远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市场红利。但是蒜商呢?来自河南蒜乡中牟的消息说,暴富机会多多,炒蒜早已炒出了千万富翁。为什么种植种出富翁的事情,我们永远听不见,倒是×贱伤农的事,总是循环呈现;而中间商居间一鼓捣,千万富翁就呼之欲出呢?这是正常的市场,还是有一个不正常吸金黑洞?市场的诡谲我永远不懂,尚有待于作为市场守夜人的政府去判断。

蒜商们虽然颇有坐地生财的嫌疑,但他们的暴富,多少还是利用并且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到了药品市场,这些市场因素是否起作用,就很难说了。芦笋片入库价格清单显示,从生产厂家购进一瓶芦笋片,价格仅需15.5元;然后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涨到了136元;再从医院到患者手中,就涨成了213元。

医院售价是批发价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如此“人有多大胆,利润有多高”,恐怕任凭哪位市场经济学的权威,也看不出如此市场定价到底依据何在了。而且更令人惊诧莫名的是,利润高达1300%药品,居然还是通过了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且按政府规定实施招标采购的。其中获利最高的是开药的医生,他们不需要任何本钱,不必付出收购储存之劳作,不处心积虑于居间炒作,信手拈来之时,80元回扣就到手了;这恐怕连被“疯狂的大蒜”之暴利撑得慌的蒜商们也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了。这是叫市场流通呢,还是叫打劫?

超负荷的药价 张 浩 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