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闻漫画: 两部门严打证券违法
警惕利益阶层制度化
奢侈品消费第二因何
不能满足国人之心
图片新闻
不能让应试教育的底线失守
中国居民住房30年变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不能让应试教育的底线失守

浏览这几天有关杭州民办初中报名的报道,感受可以用两个词形容,一个是“热闹”,一个是“混乱”。“热闹”且不去说它,只说“混乱”,是什么导致了“混乱”?显然教育主管部门撇不清干系——不是说不许学校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报名吗?如果有关部门监管有方,学校以各种理由拒绝报名的现象断不至于这么多、这么普遍。

查相关讯息,只说遭到拒绝,学生可向市教育局投诉,但如果投诉属实,该学校将受到怎么样的处罚,却并无具体规定,如此无异于鼓励学校拒绝学生。至于“在受理投诉的同时,也受理该学生的补报名”,固然保护了学生择校的权利,但一般而言,没有哪个家长在与学校撕破脸皮之后还会选择这所学校。而既然规定学生可以在教育局“补报名”,为何不能一开始就把报名环节放在市教育局呢?若担心学生过多,市教育局不堪重负,还可以将报名工作分解到区教育局甚至各小学。

让学校与学生面对面,有助于彼此了解,有助于让家长及学生做出理性的选择。但一者,这样的面对面没必要与“报名”捆绑在一起;二者,一旦与“报名”捆绑,这种面对面极容易演变成一场“考试”,并为学校拒绝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了口实。

尤需指出,在这种“面对面”中,很多学生遭遇到的不仅仅是拒绝,还有伤害——为了让成绩不好的学生知难而退,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什么伤人的话都能说出口,丝毫不顾及孩子的自尊与脆弱的心灵。这些工作人员的做法无疑应该受到谴责,但最应检讨的恐怕依然是制度的缺陷,如果制度设计足够合理,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伤害发生。

“我不要上这样的学校,不要再见到这样的老师!”这是笔者亲耳听到的,一个含着泪刚从报名处出来的孩子如此向妈妈表白。面对孩子如此话语,不免疑惑这样的学校怎么就成了“名校”——“名校”须有“名师”,而“名师”,则不仅要善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知道爱护孩子的身心,尊重孩子的人格。然而事情的荒唐之处恰恰也在这里,如今之所谓“名校”,其“名”都不在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怎样让孩子的身心自由舒展,而在能让多少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岂止学校这么想,其实正因家长这么想,学校才会这么想。

“应试教育”或是一道无解之题,然而依然有其底线,那就是不能让其染指孩子们6年的小学教育。当孩子们上初中需要跨过一道“考试”的门槛,其实意味着这条底线已经失守了。  小 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