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一版
妻可查夫到底存了多少钱
富士康发生“12连跳”
商务部原副司长获刑12年
炒作农产品将受严厉打击
苹果取代微软当行业老大
堵漏油用上“灭顶法”
阿军替巴基斯坦“除祸害”
长春造出全球最快列车
朝宣布7项对韩反制裁措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上接一版

(上接第一版)在工程建设中,张可山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李麻子寨沟口修建水池时,流沙涌进了水池里,需要清理。当时已是初冬,天气寒冷,可张可山二话不说脱下衣服,跳进冰冷的水里,干了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也都纷纷跳了下去,把流沙和淤泥清理干净。到了开饭的时候,工地炊事员心疼他的身体,特意在他的菜里单独放了些油渣。张可山非常生气,端起菜碗倒进了大锅里,搅一搅,和大家一起吃。

经过艰苦奋战,引水上山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巴沟村400多户人家家家喝上了清澈的干净水,1000多亩旱地全部变成了优质高产的良田。

秋季,巴沟村的粮食单季亩产超过400公斤,轰动了整个巩县,巴沟村成了全县标兵。

艰苦的条件和大量高强度的劳动,使张可山又一次病倒了。由于延误治疗,他的肺病更严重了,上级领导不得不强行把他送到医院,切除了一叶肺。

30年后公推直选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铿锵表白:“只要巴沟的群众需要我,就是把命搭上,我也愿意!”

五月的巴沟春意盎然:白杨挺拔,苍柏葱郁,月季怒放,错落有致的景观带后面跌宕起伏的芦苇荡给人梦回水乡的错觉。

30年后的今天,走进巴沟村,所见所闻,让人很难想象这里的过去曾是脏、乱、差、穷的一个村子。

“我们再选张可山当村支书是选对人了,他是个百姓信得过的好支书,不然我们村子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吗?”巴沟村的党员有感而发。

为加快推进村级民主管理,2008年巩义市在巴沟村大胆进行村委主任的无候选人公推直选。

“没有候选人,村民直接选自己心目中的村委主任,这是头一次。”巩义市站街镇党委书记王继锋说,在这次破天荒的选举中,张可山以97%的支持率被直选为巴沟村委主任,并以高票再次当选为巴沟村党支部书记。

提起张可山再次回巴沟村的情况,村民说,已经64岁的老人了,本该在家安享晚年了。可当群众找到他,请他再度出山竞选村委主任时,他二话没说,一拍桌子:“好,我接受了,一定要让巴沟变个样子!”

“你年龄这么大了,肺被切除了一叶,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你真的不要命了!”张可山再次竞选村委主任的想法一透露,就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

张可山坚定地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我活一天,就不能只顾自己。现在群众需要我、信任我,我就去给群众干,哪怕把命搭上,我也愿意!”

于是,他把自家的厂子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和老伴儿搬回村里,再次带领全村群众开始了新的创业。

巴沟村泗河西有100多亩地,芦苇长有两米高,十几年一直撂荒。

他带领干部群众,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所有荒地开发出来,第一季粮食产量就达到了400多公斤。现在,小麦亩产达到500多公斤。

“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光吃好穿好不行,还要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张可山为群众办的第二件事是治理泗河。

刚开始,群众认识不到清理河道的意义,表现得并不积极。张可山就动员全村的党员干部先干了一天,村里六七十岁的老党员,也加入了清淤的队伍。全村的群众被感动了,再也没人旁观了,纷纷地加入进来,不仅很快清理了河道,而且还在河两岸建起了绿化景观带。如今,被整治一新的泗河,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张可山马不停蹄,又带领干部群众改造村里道路,修建农民公寓、村文化大院、运动健身广场和村办幼儿园,并建立制度奖励学子、关爱老人、帮助困难群众,推行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倡树新风……

就这样,不足5年,张可山硬是把一个脏、乱、差的村子打造成了一个清新、美丽、和谐的新村子。

“老张计划再在村里盖15幢楼、修一座桥、开发一个工业基地、平了村里三道沟,可惜只干了一半,他就走了,是我们村最大的损失啊!”采访中,村民组长薄有成拿着“巴沟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实施项目一览表”泣不成声。

由于切除了一叶肺,张可山呼吸比较费力,甚至连说话都不停地喘。但他从没因病而放弃过工作。往往是一边输液一边布置工作,或刚从医院出来就又到了工作第一线。

他怕别人劝他休息,所以每次去医院看病,都不让别人知道。2008年,他住院做心脏下支架手术,镇领导找他,他却说和老伴儿一块儿在旅游呢。后来才知道他当时正在住院动手术。

近两年来,周围的人发现张可山烟瘾越来越大了,一天得四五包。儿子担心他抽坏身体,劝他别抽那么多,他说:“孩子,不是我想吸,我着急啊!”有时,晚上老伴儿都睡醒了一觉,还看到他坐在床头那儿,大口大口抽闷烟、想事情。

村委传达室门卫禹丰年印象最深,每天到村委来上班,老支书来得最早。很多时候他还没有起床,都是被老支书从外面叫了起来。

有朋友问他,你为啥要放弃清闲日子不过而要回到村里操心费力?张可山由衷地说:“虽然我已经富裕了,可巴沟村景况并不好,心里不安啊!”他又半开玩笑地说:“过去,我为群众献出了一叶肺,现在,我愿为群众再献出一叶肺!”

面对各种困难,他没有退缩,反而说村干部是共产党员在基层最直接的形象代表:“只要我活着,就让巴沟群众说共产党好!”

“只要我活着,就让巴沟群众说共产党好!”这是张可山对上级党委、政府的表白,也是对全村1700余村民的承诺,更是他身体力行的见证。

巴沟村位于黄土湿陷区,2002年和2003年大雨之后,全村457户人家有300多户房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每逢雨雪天气,很容易倒塌,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巴沟村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群众住房问题。我们要让群众晚上能睡着觉,心里不害怕。”面对群众居住问题,张可山下定了解决的决心。

根据巴沟村的实际情况,张可山认为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盖农民公寓。因为旧房修了还会裂。对另选址建公寓,群众不相信能建成,部分干部也没信心。

于是,一边做群众的工作,一边找来地质勘测部门测量土质,一边筹措资金。2006年的冬天,巴沟村第一栋农民公寓楼在村民们惊喜的目光中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

紧接着,第二栋、第三栋……141户群众住进了巴沟村农民公寓。

为让群众住着放心,张可山对质量要求特别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其中桩基打得比楼体还要深。他说:“我盖公寓是为了让群众不再住危房,必须保证质量,不能让群众再为房子担心!”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张可山天天守在工地上,并且规定,本村人一律不准参与工程,并专门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当义务监督员。材料不达标、工程不合格,村里的群众任何人都可以喊停。一次,他的一个亲戚想干工程,给他送了价值1000元的东西,他不好推卸,事后让儿子拿了2000元钱还了回去。

张可山的公心、责任心和诚心深深打动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2007年,1、2、3号楼建设之初,群众交钱还犹犹豫豫,等到4号楼建设的时候,群众接到交预付款的通知之后,带着现金排队交款。

对于没有搬出旧房的群众,张可山最放心不下。他定下一条制度:每逢下雨,村两委成员、各生产小组组长都要带上工具,到村委集合,然后分片包户下去查险情抢救遇险群众,挨家挨户把所有危房户都及时转移出来,并进行妥善安置,没事了才让回去。雨特别大的时候,每村民组要各增加10人参加抢险。每次抢险队伍都不下60人。

2007年夏天,大雨持续了一天,雨水顺着村上口的喇叭口往下冲,又急又大,张可山的心揪成了一团。他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整天都在村里挨家挨户检查情况。到了晚上,雨越来越大,雨水漫过了膝盖,连借来的昌河车都被淹灭了火。张可山淌着水排查险情,一直到凌晨一两点,其间村干部再三劝他回去,他始终不走:“群众都住成这样,我怎么睡得着?”

村民张广玉住的窑洞前脸塌了一部分,十分危险,张可山赶紧通知人将老人安顿到村委会住下,然后和村里一道,把老人家门口的土清理干净。如今,张广玉老人已经在村委会楼上住了好几年, 除免去水费电费外,一月民政还补助70元。老人家流着眼泪说:“没有张可山,就活不到现在!”

对村里的困难群众,张可山总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从2005年开始,张可山就没有往家里拿过一分钱工资,全都装在口袋里,谁家有困难,只要开口他就随手掏出来,多者一两千,少者二三百。4年来,没有人说得清他到底给过多少人钱。有的群众不相信他有这么高尚,甚至在受到资助后,还在月底偷偷跑到账目公开栏前去查看,当看到张可山确实是自己掏钱,没有到村里报销时,才真正地信服了。

对张可山的这种做法,家里人都非常理解和支持他,从来不问钱花到哪儿了。儿媳妇曹莲香总结说:“我爸这是‘普遍现象’,把养老费都花了。”儿子张成军跟他开玩笑:“爸,你不敢这样弄,你这养老钱都花了以后咋办呢?”张可山回答说:“花完不是还有你嘛,我养你干啥嘞?”

每年春节,张可山都要筹钱给群众发福利:一人100元钱、一张澡票、二斤肉、三斤油、二斤豆腐、二斤糖。儿子不理解父亲的行为,说你手里也没钱,不作难啊?张可山说:“儿子,你不懂啊,发这东西,难也只难我一个人。我把东西发下去,大家都不难了。有了这100块钱和东西,每家都能过年了。”

儿子问他,你发钱,发东西都行,为啥还给每个人发张澡票,人家不会去买啊?张可山说:“孩子,你不知道啊,有些人每天去洗澡,他还去洗桑拿,可是,村子里还有好多人,一年就洗这一回澡。我就想让群众,干干净净地过个好年。澡票的含义就在这儿,不在于它几块钱一张。”

全村不少群众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公寓,而老支书还依然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窑洞里,他说:“只要群众都安置好了,我家一直住窑洞我也高兴。”

一眼不足30平方米的窑洞,里面并排放着四个床铺,厨房紧挨着饭桌……记者走进张可山的家,看到的情景让人不禁眼泪夺眶而出。

“俺爸就是这样,对自己要求很严,甚至苛刻。”儿媳妇曹莲香说起公爹张可山也不禁泪流满面。

2007年的一天,张可山要参加一个大会,要求必须穿白衬衣、蓝裤子,可他没有。当一包村干部陪他去商店,发现衬衣要300元、裤子要200元时,他扭头就走,并说:“让你婶子到集上扯块布30元,找人缝缝20元,一条裤子才50元,穿上可得劲了。”

张可山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不考虑个人利益。这也是巴沟村民对他的一致评价。

现任巴沟村支部书记张继帅含泪介绍说,一辆斜梁的摩托车,是张可山这几年来担任支书、村长时主要的代步工具。因为年龄大、身体有病,家里人曾多次提出要给老人买辆汽车,但他都回绝了。镇、村里都劝他买辆车,进出方便。在巴沟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考察团的汽车在前面走,张可山骑着摩托在后面跟。

2005年上任后,他就对自己“约法三章”:请客不到,送礼不要,亲属不搞特殊化。

一次,在处理村工厂设备时,对方找到他,送给他12万元钱,让他在价格上给予照顾。他二话没说,就把村干部都召集来,当着大家的面,把钱交给了村委会计。

儿子想把厂子从站街搬到村里,人家咋交钱,咱咋交钱,张可山不同意。儿子急了:“爸,人家交7万,我交8万中不中?”“你交10万都不中!要让其他急需要搬的村民优先!”他硬是没让儿子搬回村。

2009年村工厂改换承包人,儿子想承包,张可山还是不同意:“谁包你都不能包,我干支书你就不能包。”“你掏得再多,人家都说咱占便宜,人家掏得再少,那是人家应该掏的。”

“自己的事再大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是大事。”张可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今年1月24日,是巴沟村原定举行文化大院揭牌仪式的前一天,也是巴沟村民最揪心、最难过的一天。

这天下午,张可山想起举行文化大院揭牌仪式打扫卫生的事还没安排。临出门,老伴提醒他还没吃降压药,他说没时间,就出门了。走到村委,他感到有些头晕,旁边人赶忙拉条凳子让他坐下休息一会儿,他说没事,就去找有关负责同志,结果晕倒在地,头部磕了一个六七厘米的大口子。后被送到医院诊断为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1月27日凌晨2:40不幸去世。

“有口皆碑留赞誉,无言凝志寄哀思!”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干部的楷模!”

“鞠躬尽瘁惠乡亲,高风亮节励后人!”……

张可山的灵堂前,村民群众送来的挽联、花篮,寄托着巴沟1700余村民对老支书无尽的哀思、深切的怀念和永远的感谢!

张可山,68岁的老支书,用可贵的生命铸就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

张可山,68岁的老支书,用毕生的信念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张可山,我们的老支书,巴沟村父老乡亲永远念着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