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通知
一项电解铝新技术
年节电120亿千瓦时
本报今日特刊礼赞经济英雄
郑州发展建设经验
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海尔物流产业园
项目落户经开区
家庭寄养 孤残儿有了家
绿博园工程力争
8月底全部建成
亚太地区百所高校
郑州共商合作办学
巴沟村的脊梁
郑州大招商问计专家学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巴沟村的脊梁
——追记巩义市站街镇巴沟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可山

本报记者 陈 思 孙志刚

这些天,一位68岁老人的离世,牵动着省、市领导的心,情恸河洛大地。

这些天 ,一眼破旧的豫西山区窑洞里,怀念与感动交融,成为人们景仰的地方。

他说:“只要我活着,就让巴沟村群众说共产党好。”

他说:“再给我10年,我要重铸巴沟辉煌。”

张可山,巩义市站街镇巴沟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名有近41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员。40年前,为带领村民摆脱饥饿,他累得切除了一叶肺;40年后,为了新农村建设,他再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1700余名父老乡亲,离开了他深爱的家人和未竟的事业,享年68岁。

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他对众乡亲发誓: “要首先解决群众吃饭问题!”

车进巩义站街镇后向东行驶几分钟,一个鲜花簇拥、道路干净、民房整齐的豫西浅山区村庄呈现在记者面前——这就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巴沟村。

“要首先解决群众吃饭问题!”1969年5月,以聪慧过人、一心为公的品质而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可山,上任之初,就立下誓言。

说干就干。张可山带领群众来到后山,铲除荒草,削高垫低,开荒种高粱。

“ 肚子填饱了,怎么能让群众有钱花?”张可山琢磨起来。

于是,他就找到当时一起拉煤的好友焦德水,和他商量着在马蹄子沟开砖厂。焦德水明白张可山的心思:他想用砖兴修水利。

经和村里干部商量,张可山、焦德水等带领群众开起了砖厂。这是巴沟村第一个砖厂,也是当时巩县第一个砖厂。

无资金,张可山就多费口舌先把机器赊过来;没有机动车,他带领群众徒步40多公里到荥阳,用架子车把砖机拉回来;没有电,他们从大峪沟借来一台破柴油机。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个日夜辛劳,张可山终于把机制砖一次性试烧成功,全村人欢呼雀跃!

然而,没日没夜的操劳,使张可山日渐消瘦,积劳成疾,大口大口地吐血。朋友劝他赶快治疗,他却说:“不行啊,砖厂办成了,引水上山工程要马上开工,一刻也不能停,停了就搁浅了。再说这点小病能算啥。”他还告诫朋友:不要向任何人说起此事。他自己悄悄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肺病,要求住院。他在医院里只待了两天,就拔掉输液管,悄悄出院了。因为他心里惦记着村里的引水上山工程。

他拖着病体对群众承诺: “我一定要让村民吃上水,种上庄稼!这是巴沟村祖祖辈辈的殷切期盼呀!”

巴沟村属于丘陵地带,翻过一道沟就是一道岭。黄土岭子靠天收。农民吃水难,种庄稼更难。当时,巴沟村有1000多亩耕地,全是岭坡地,靠天收,亩产只有30多公斤。要想让群众吃饱吃好,一定要把1000多亩地改造成水浇地,这就必须修建引水灌溉工程。

“我一定要让村民吃上水,种上庄稼!这是巴沟村祖祖辈辈的殷切期盼呀!”张可山向巴沟群众面临的最大“堡垒”展开了进攻。

听着张可山对美好未来的描绘,群众信心百倍。没有石头,大伙儿就拆除了家里的院墙、猪圈,把石头运到工地;没有水管,大伙儿就把家里的粮食布袋拼接起来使用;没有电线、水泵,就去借。工程就这样艰难开工了。

(下转第三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