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工作
普及医学知识 服务大众健康
沉溺网络中 饿死亲生女
伊将向巴出口天然气
俄欲效仿美 建立恐怖预警
泰国解除宵禁 年底难再选举
在尼被绑3名中国工程师获释
印度总统参访白马寺
青海玉树发生5.7级余震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三、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工作

(上接第一版)千百年来,嵩山文明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中原大地。中原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好城市的文化优势,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嵩山文明的研究和探索无疑为这一课题找到了破题的路径。深入研究嵩山文明,对其进行宣传、传承和弘扬,无疑将会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工作

千百年来,嵩山文明以其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和诱人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有识之士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孜孜以求,乐此不疲。为了进一步探索嵩山文明的深刻内涵,突显嵩山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认真做好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工作。

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在开发研究中赋予嵩山文化新的生命。二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嵩山文化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挖掘梳理、批判、释义与构建,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形成真正科学的人文学术体系,彰显嵩山文化的魅力和个性,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三是必须把嵩山文化研究和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文化角度来规划现代城市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特色构件,拓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新境界。四是必须注重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整合文化资源,营造文化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郑州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

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在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中起着重要的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研究会要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学者,立足嵩山,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多学科分工协作,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推出学术研究成果,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做好中华之源和嵩山文明的研究工作。当前,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明起源研究。现代人究竟起源于何处?距今10万年以来的旧石器遗址是回答这一问题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因为这一时期的人类与现代人最为接近。在这一点上,嵩山地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距今8万年~10万年的灵井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石器和距今1.5万年的服饰文物,距今10万年左右的荥阳织机洞遗址,以及新近发现的环嵩山1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同时,在新石器时代后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无与伦比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多种文化元素的汇聚、碰撞、交融、升华,使得华夏文明在嵩山地区最早诞生,嵩山文化由此发端,并成为四方文明辐辏之轴心。嵩山文化孕育了我国最早的国家——夏,而夏、商、周三代均曾建都于嵩山地区,更使得中国早期文明之中心非嵩山莫属。目前,国家正在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设置的五个课题均与嵩山地区直接相关;在首批选定的8个重点项目中,有6个点在郑州和洛阳;而之前进行的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其中能够佐证的资料85%以上来源于中原,主要是嵩山地区。关于嵩山文明研究,早期文明起源研究是根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彻底填补“中国人的发展是连贯的”这一观点证据不足的缺憾,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形成提供直接而有力的证据。

(二)“根”文化研究。众所周知,中原嵩山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华夏先祖黄帝诞生于此,创业于此,建都于此,最早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尧、舜、禹的足迹更是遍及嵩山地区。曾有学者考证,在我国人口最多的前120个汉族姓氏中,有97个起源于河南,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0%以上。开展“根”文化研究,对于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关于嵩山文明研究,根文化研究是重中之重。

(三)中原古都群研究。据统计,在嵩山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古城有数百座之多,仅郑州、洛阳两地就有100多座。嵩山地区古城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地位重要。一是都城众多。如新密古城寨(一说是黄帝都城)、禹都阳城、太康斟鄩、商汤都亳、仲丁都隞、盘庚迁殷、两周都洛邑、两汉魏晋都洛阳、隋唐东都洛阳、北宋都汴梁等,还有诸如郑国、韩国、郐国、弭国、东虢国、管国等方国都城,都在中原腹地、嵩山脚下。二是与早期文明起源关系密切。中国最早的城市——西山古城、中国第一个都城“禹都阳城”都在此地,夏商周三代作为中华文明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均建都于此。三是延续时间长,数千年绵延不断。从距今4200年前禹都阳城到公元1127年北宋徽钦南迁的近3000年间,几乎历朝历代都城都会选择在嵩山地区,距今3600年前的商代亳都与今天的城市完全重合,更成为世界城市史上的唯一特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开展中原古都群研究,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探索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天地之中”文化研究。自周公求阳城为“天地之中”始,嵩山地区是“天地之中”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中原”、“中华”、“中国”、“中岳”等由此而生。这种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哲学,以至于“中庸”始终成为中国古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至今还深为国人所奉守。“天地之中”还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形态,古代中国王权非常重视利用“天地之中”观念巩固自身统治。同时,这一理念还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嵩山地区由于居“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使得其能更广泛地吸收周边地区先进的文化因素,从而走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前列。嵩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天地之中”这一理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开展“天地之中”理念的研究,对于研究、理解嵩山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嵩山文明研究正在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兴学科,方兴未艾。加强嵩山文明研究,是我们深化对中原文明认识和理解的需要,是我们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嵩山文明作为中华文明之源、民族之魂,不仅是郑州人、河南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是全中国、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推动嵩山文明的探索和研究,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希望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社会有识之士都来关注嵩山及嵩山文明研究工作,积极加入到嵩山文明研究和宣传的队伍中来,共同发掘、传承嵩山文明,为更好地推动中华文明研究、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