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王瑞萍
耿经成夫妇都是下岗职工,经过短短三年的打拼,一路艰辛而又欣慰地走到今天,分别当上了服饰连锁店老板,开创了自己的新天地。
“我原来在单位上班,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这种工作生活方式,离开单位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往哪里飞。”耿经成声音哽咽,对集体生活有着几多眷恋。
耿经成是郑州市乐器厂的职工,2002年,企业破产,解除了劳动关系,从此失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今后的日子咋过?妻子为此一连哭了好几天。为了养家糊口,耿经成来到批发市场当起了打工仔,起早贪黑,装车卸车。没有装车卸车的活儿,他就收拾仓库,还特意买了一辆三轮车,四处给人家送货,拼着命出苦力每月只能挣到1000多元,那点钱根本不够一家人的花销。
他经常到深夜才骑上三轮车返回家里,有时候一忙就是一个通宵。妻子每当看到他疲惫的身影,总是十分心疼。耿经成就安慰妻子:“现在先当打工仔,争取将来当老板。”
2007年3月,耿经成东拼西凑备齐了5万元钱,盘起了一间不足4平方米的时尚潮流男士内衣服饰店。起初生意不理想,耿经成夫妻分析可能是款式不够多,不够新颖,于是,在进货的时候,严格把关,还买了大量新潮服装书籍以作选产品时的参考。没想到经营收益仍是每况愈下,半年下来就亏了3万多元。这下,妻子坐不住了,多次劝他放弃。
耿经成再次陷入困顿之中,一筹莫展。正在这时,城东路办事处为他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并且通知他可以申请办理小额担保贷款。耿经成觉得机会来了,对店铺重新进行布局,扩大经营面积,调整经营模式,细心在网上搜索创业信息,虚心学习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同顾客沟通交流,交换意见。为了控制成本,两口子决定直接从广州、深圳厂家进货。经过一年多的经营,生意出现了转机,商品得到了居民认可,营业额不断上涨,还清了欠款和贷款,日子越过越滋润。
“失业下岗并不可怕,只要自强不息,有政府支持,有社区指导,一定会取得成功。”耿经成充满自信地说。
男士内衣服饰店成了耿经成夫妻温馨的幸福港湾。他们夫妇起早贪黑,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还扩大了经营范围。天道酬勤,如今,生意渐有起色,每天营业收入达到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