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新郑“三夏”麦收忙
科学发展引航新郑跨越
做到六个“统一”
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郑州市领导
调研新郑“三夏”工作
科学定位成就划时代发展机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科学定位成就划时代发展机遇
——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看挖掘特色对促进发展的意义

本报记者 王建军 高 凯

编者按

麦浪滚滚,麦香飘荡,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近日,新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培训班结束赴福建学习考察,带着新理论、新感悟、新经验、新方法、新成果回到新郑。培训班赴闽期间,本报特派记者随行采访,切身感受了福建的发展和这次学习考察的实际效果。为深入报道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便于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福建、感悟福建,进一步理清思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推动新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本报从本期开始,推出系列报道。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

改革开放前,福建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福建前线。改革开放后,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的迅速崛起,夹在中间的福建显得发展滞后。

福建是个只有3000多万人口的省份,山丘多,平原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工业基础薄弱,与两大三角洲相比,与全国许多省份相比,发展的优势并不明显。

福建靠什么发展?福建的优势在哪里?面对现状和未来,福建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

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是我国的主要侨区,祖籍福建的海外华侨华人126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台胞祖籍在福建,是台商的重要聚集地。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相对其他省份而言,这是福建独具的特色,也是福建的发展优势所在。福建意识到,只有充当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才能找到在全国战略盘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意识到,降低两岸经济落差,建好台湾同胞祖籍地,是推动祖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这些考虑,2004年,福建提出了以福建为主体,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先行先试,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这一战略构想符合福建实际,凸显了福建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准确锁定了福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到2007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

从“前线”到“前沿”,再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科学的定位使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2004年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以来,“海西效应”日益拓展,影响不断扩大。除了国家大力支持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也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台商在福建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海外华商跟进投资海西,周边省市积极参与,福建经济总量以及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跃升新台阶。目前,已有学者将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一起划为“南中国经济圈”,称之为未来“中国经济引擎第三极”。

在福建采访,记者发现,大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小到某个产业园区,许多辉煌的发展成就,都与当初挖掘本地特色和优势,科学锁定发展定位有割舍不断的关系。比如长乐有“草根工业”和空、海、江三港优势,提出要打造港口工业和滨海旅游城市;比如福清有明显的侨台优势,提出要通过设立不同定位的开发区吸引台资,使之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比如晋江有民营经济雄厚的优势,提出要通过建设特色各异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名牌产品基地等等。如今,这些愿景都已经变成现实,甚至进入提升阶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彰显着强大的作用。

福建的实践证明,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影响力。那么,新郑的特色和优势在哪里?首先在于食品、烟草、煤炭、纺织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这其中有优势产业、有支柱行业、有潜力巨大的产业、有承接外地产业转移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有绿色低碳产业。这些产业的总量目前已占新郑经济的半壁河山,市场前景广阔,活力后劲充足。其次在于新郑的发展载体,新城区、新板块、新社区都有明确、科学的发展定位,其中中心城区新区要打造成集综合交通枢纽、贸易和物流中心、经济发动机、区域就业中心和财富中心于一体的多元综合体;临空板块要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物流产业,临郑板块要突出抓好纺织服装、近郊服务、休闲度假、房地产等产业,临煤板块要突出抓好煤炭、煤化工、建材和煤电冶金等产业。此外拜祖大典、红枣产业、历史文化、区位交通以及自然资源等都是新郑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像福建一样,只要新郑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坚持四个重在、破解四个难题、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围绕城市、载体、产业的科学定位实干、巧干,必定会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