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毛钱处方”呼唤医德的回归
“拖着不办想回报”
户籍改革“扩前院”也要“保后院”
普通矿工9年义务献血9万毫升
大海觅“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普通矿工9年义务献血9万毫升
一件事和一个人改变了他 9年风雨无阻坚持义务献血 胳膊上扎满的针眼被疑吸毒 不但自己献血还发动别人献血

本报记者 杨学栋 通讯员 李庆伟 任传羽 文/图

冯会军献血跑针,手臂乌青,仍痴心不改。

核心提示

冯会军,郑煤集团超化矿运销科铲车司机,今年36岁。自2001年开始义务献血至今,9年来共献血190多次,总血量近9万毫升,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多倍,成为我省也是我国献血总量最多的在职职工。先后荣获“2006年度感动中国百名矿工”、温暖2008河南十大爱心人物、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河南省无偿献血金奖、河南省“五四”奖章、感动中原60年·60事·60人先进人物、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荣誉称号。 近日,记者走近这位“献血冠军”,聆听他的故事,感悟他的大爱。

受省领导高度赞扬的矿工

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许,位于郑州市同乐路上的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寂静的献血大厅内忽然一阵喧哗。正在献血的冯会军抬头看去,见一群人的中间走来一位女干部模样的人。原来是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来看望献血人员来了。

血液中心办公室主任指着躺在床上的冯会军说,他是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公司超化煤矿的一名矿工,他从2001年3月献血开始,已经献了56800毫升血液,是全省献血最多的一个。听了血液中心办公室主任的介绍,王菊梅紧紧握住这位憨厚朴实的矿工的手说:“太谢谢你了!你们矿工不仅为社会奉献光和热,而且还把自己的热血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你们矿工太伟大了!”

冯会军是1999年从部队复员到郑煤集团超化矿当上一名矿工的,从2001年3月他义务献血以来,已先后无偿献血190多次,累计近9万毫升,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多倍。2008年8月,他又与河南省眼库签订了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合同。

一件事和一个人改变了他

1998年8月,南国海滨城市广东湛江市郊区,正遭受着特大暴雨袭击。驻广州军区某部奉命前来抗洪抢险。一辆满载抗洪物资的汽车刚刚在大堤上停下,司机就从驾驶室内跳下来,与战士们一起从车上卸抗洪物资。忙乱中,突然,一根钢钎扎进了司机的腹部,顿时血流如注。一名军医闻讯赶来,对伤员进行了简单包扎,战友们立即把伤员送到当地医院进行紧急抢救。

受伤的士兵就是冯会军,1995年从新密市应征入伍。经过三天三夜的紧急抢救,生命垂危的冯会军醒来了。医生告诉他,他被送到医院的时候,由于失血过多,血压急剧下降,需要立即输血,而这个时候血库的血液告急。消息传到军营,几十名战友奔跑着冲进医院纷纷挽起衣袖说:“抽我的,抽我的!”正是战友及时为他提供的血液,才为抢救他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冯会军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从那时起,冯会军就决定要用献血的方式回报社会!

改变冯会军的,还有一个人。1999年1月,冯会军从部队退伍到海南打工。干了大半年,不但没挣到钱,反而把带去的钱全花光了。三天没有吃饭,疲惫不堪的他不止一次地向路人求助,但都遭到行人的冷眼。就在他绝望的时候,一个瘦高个子、文文静静的人把他带到饭馆饱餐一顿,又塞给他200元钱,还托朋友给他找了工作。这位好心人叫郑修文,是海口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一位医生。

冯会军说:“在没遇到郑修文医生之前,我认为当今社会是人人向钱看,是郑医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他在危难中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图的是什么呢?他图的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一片爱心。世上还是好人多呀!”

这两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冯会军下定决心献血回报社会。他说:“人活在世上,要知恩图报。”

9年风雨无阻坚持义务献血

2001年,冯会军来到超化矿综采队当上了一名采煤工。在工作中,他凭着在部队练就的敢于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知恩图报、奉献社会的愿望在他心中越来越强烈。冯会军想,自己不是企业家,没有雄厚的资金,可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不也可以用献血的方式回报社会吗?主意是拿定了,但他不知道到哪个地方献血。于是,他拨打114询问。几经周折,他打听出了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电话。血液中心人员告诉他,3月15日,省红十字血液中心采血车要到新密市。

3月15日,冯会军早早地来到新密市人民医院门口,采血车一到,他第一个走上前去。医生检查了他的身体和血型后,同意他献血。当针管插进他的皮肤后,他微笑了,先前的恐惧感一扫而光。他想,原来献血就这么简单呀!那次,他献了200毫升血液。当时,他还想,会不会影响吃饭啊,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啊,所以,第一次献血与第二次献血相隔半年左右。后来,他发现根本没事,从那时起,他就与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建立了联系,开始了频繁献血,并一发不可收拾。

冯会军献血以来,有人把他当成了傻子,他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话:“如今人人都想着咋挣钱,他忙着献血。”为献血的事,妻子也没少给他吵架。但冯会军认为:如果大家都不献血,那需要输血的病人怎么办?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岂不是白活一回?自己没有错,自己做的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别人说就让他们说去吧!

和周围人比起来,冯会军家够寒酸的。没有时髦的家具,电视机还是妻子出嫁时的陪嫁。这几年,为献血,冯会军光车费、误工费就搭进去了5000多元。到郑州献血时,他往往先骑摩托车到矿务局,再从矿务局搭车到郑州,为的是节省3块钱的路费。献完血后,常常是一碗烩面、一个烧饼就把自己打发了。

胳膊上扎满的针眼被疑吸毒

冯会军献血从来没有对外人说过。在他看来,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一个同事发现之后,他献血的事情才被外界知道的。

2005年9月,超化矿运输队职工郑书亮发现,队里的电机车司机冯会军每个月都要歇几班请假,可又说不出正当的理由。郑书亮对冯会军产生了怀疑。后来,郑书亮在和冯会军一起洗澡时发现,冯会军的两个胳膊上扎满了针眼。这两件事一联想,郑书亮大吃一惊:冯会军是不是偷偷吸毒呀!但是,以他的收入和家庭状况也不可能呀。郑书亮问他胳膊上的针眼是怎么弄的,冯会军又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这加重了郑书亮的怀疑。

一次,在冯会军的家中,郑书亮发现了几把印有“无偿献血奉献社会”字样的雨伞,接着,又发现了一大摞红色的献血证。郑书亮这才明白,冯会军每次请假原来是到郑州献血呀!

从此,冯会军义务献血的事迹被披露出来,并先后被20多家报纸杂志报道。冯会军也先后被授予“感动中国百佳矿工”、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献血金奖获得者、郑州市“文明市民”等光荣称号。

不但自己献血还发动别人献血

冯会军经常看电视、读报纸,他了解到,国内一些城市血液中心的血液供应频频告急,他想,社会上少量人的献血远远满足不了医院用血的需要,如果能争取更多的人来献血,那么,供血紧张的状况不就解决了吗?从此,冯会军又担当起了义务献血宣传员,他利用一切机会向人们宣传献血的意义。

2004年7月,冯会军到新郑市办事,在一家烟酒商店,他和店老板聊上了。冯会军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很快,他把聊天的话题转到了献血上。店老板疑惑地问:“献血对身体有害没有害?”冯会军解释说:“一点害处也没有,适度献血还可以促进人的血液循环,能有效排出体内的毒素。你看我,献血后下井照样能扛100多公斤的钢材走100多米连气都不喘一下!”店老板看着眼前这个一米七五的汉子脸膛黑红,肌肉饱满,显得憨厚而又壮实,店老板信服地笑了。他向冯会军索要了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电话号码、联系方式,从此,与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联系上了。现在,他和他的爱人已经献了1000多毫升的血液。

2008年3月份,冯会军的妻子被车撞成轻伤住进了新密市中医院。冯会军在医院陪护妻子期间,积极向医生、护士宣传献血的意义。在他的一次又一次鼓动下,一位护士长陪着爱人第一次就献了400毫升血液。

在冯会军的宣传和精神感召下,许多人加入了献血的行列。2006年12月份,河南省血液中心采血车到超化矿采血,该矿的干部职工踊跃献血,短短两天时间,就有300多人把自己宝贵的血液献给了社会。

这就是冯会军,一名普普通通的矿工。他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宝贵的血液为他人、为社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