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普希金的名誉答案
林语堂的恩人
德国办事“七大考问”
张明敏上春晚很偶然
成龙:误入“善”途
我们离家的日子,他们还好吗
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
赢在终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张明敏上春晚很偶然

1983年,首届春晚大获成功,导演黄一鹤得以继续执导1984年春晚。对此,他心里没谱,但有一个感觉很强烈,那就是一定要创新。只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思想仍受禁锢的时候,创新谈何容易。

《光明日报》中找到灵感

黄一鹤偶然看到《光明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1984年年底,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将来北京跟邓小平谈中英联合公报的事,香港回归指日可待。

黄一鹤一下子觉得春晚有救了。虽然当时他对“一国两制”一知半解,但是,“想到现在青年人特别喜欢香港的东西”,只要找来台湾香港的主持人和演员,既能迎合政府的政策,又能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何乐而不为?黄一鹤找到台领导汇报自己的想法,领导觉得主题很好,大腿一拍:就这么办。

但是,香港与内地隔绝多年,彼此都很陌生。到哪里去找香港的演员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黄一鹤带上几个同事到邻近香港的深圳去碰运气。

在深圳的一辆中巴车上,司机用录音机放歌曲给乘客听,对于香港歌星唱的粤语歌曲,黄一鹤听不懂,后来突然冒出一首用普通话演唱的歌曲,歌词和旋律跟之前的粤语歌曲很不一样,黄一鹤一时没反应过来,只听到歌词里有“中国心”这几个字,心想这是一首什么歌呢?黄一鹤问司机,司机用广东话说:“张明敏。”黄一鹤又没听懂,司机只好把磁带递给他,黄一鹤接过来一看,是张明敏的专辑《我的中国心》。他仔细看了看歌词,觉得相当适合春晚。

历经曲折

《我的中国心》非常符合黄一鹤对春晚的总体设想,但对于张明敏,除了手中的磁带,黄一鹤一无所知。

回到北京,黄一鹤一直无法联系到张明敏本人,只能委托新华社香港分社代为寻找,在一位林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联系到了张明敏。黄一鹤这才知道,张明敏原是收割厂工人,因为参加业余歌唱比赛获得冠军,走上了歌手之路。黄一鹤找到张明敏后,放下心来。工人出身的张明敏政治审查肯定不会出什么问题,况且《我的中国心》的歌词那么爱国,如果连这样的歌都通不过,春晚舞台上还能唱什么?

可就在节目基本成型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电话:“不许用港台演员,否则撤了你的春晚导演!”

央视上下,始终觉得张明敏上春晚,值得冒险一试。央视台长向上级保证,绝不会出问题。

一炮而红

这样,张明敏才来到了北京。从机场出来的一路上,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北京真大。”

晚上,黄一鹤带着助手到宾馆去见张明敏。因为这是内地和港台演员的第一次合作,对彼此的习惯都不了解,双方压力都很大。

张明敏基本上都在房间里待着,连出门逛街都不敢,生活上也不适应。张明敏刚来的那天晚上,口渴想喝可口可乐,但是宾馆服务员听不懂广东话,张明敏手里只有黄一鹤的电话,就把他找来了。黄一鹤没有喝过可口可乐,也不知道可口可乐是什么,问了一圈人,都不知道。

除夕夜,张明敏登上了春晚舞台,朱明瑛说,当时和香港接触很少:“张明敏突然来了,他在台上是那么有气质。”张明敏的演出很成功,一位中央领导在听了《我的中国心》后非常喜欢,专门打电话跟央视要唱片和录像带。

演出结束后,张明敏走上北京街头,因为香港过年不允许放爆竹,他和经纪人特地买了1000多元钱的炮仗,没想到刚点第一根的时候,竟把街边的稻草点着了,两人赶紧上去扑火。张明敏突然想起“一炮而红”这四个字,他觉得《我的中国心》会让他一“炮”而红。

事实证明,他的确因为这首歌,火得一塌糊涂。有一段时间,张明敏就连自己的名片上,都印着“中国心·张明敏”的字样。

自张明敏之后,春晚的大门开始向港台歌手敞开。

摘自《翻阅日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