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新郑·影像 上一版3
细数端午情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细数端午情怀
家家打扫庭院、以艾条插于门楣。
光荣院里的老功臣们和工作人员一起享受包粽子的乐趣

端午节,有屈原诗篇里香草的芬芳,有芦叶粽子吮指回味的醇香,有装满福与爱缠绕的香囊,还有来自乡野的菖蒲和艾蒿,在门前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又见端午,在新郑,传统民俗韵味绵长。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爱国诗文诵读大赛在新郑中小学生中间盛装上演。《中国人,不跪的人》、《唐诗雅韵》、《乡愁》、《浓情端午》等30余首古今中外广为流传的著名诗词和经典篇章,带领观众一同感受了经典所蕴含的凛然正气和艺术魅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丰富了端午节文化内涵。

彩线轻缠红玉臂,传统民俗传统过。“买苇叶,包粽子,全家一起过端午,这些传统民俗我们都还延续着。”在某超市市民赵女士拿着刚买来的几大束苇叶说道。“白莹如玉”的颗颗美粽令人垂涎三尺,眷顾着后人对屈大夫的情深厚意。千百年来,亘古不变。为让孩子避邪驱瘟,大人们纷纷为孩子佩戴香囊、绑戴五色线,缠在孩子们的手腕上、脖子上,护佑他们一年平安。

五色新丝缠角粽,浓浓真情端午送。“每逢佳节倍思亲”,新郑市情系光荣院、敬老院的老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童,纷纷“送温暖、献爱心”,给老人和孩子送去家的温暖,让他们感受节日气氛。“粽子特别甜,特别好吃”,代遂中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五月初五粽飘香,浓情端午温暖送,幼儿正身香囊戴,传承文明诗歌诵……年复一年,炎黄子孙细数端午情怀,传承民俗文化。

本报记者 高凯 孙丽萍 刘栓阳 李伟彬 通讯员 史良建 赵智慧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