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众参与与“群众路线”
“班长”应尽“校长”之责
共产党人要常修德
应客观评价我国居民购买力与消费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公众参与与“群众路线”
中国社会政策面临的挑战 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趋势 社区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

杨成虎在《攀登》撰文认为,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等新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指导下,经由执政党自上而下的鼓励和动员以及民间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推动,中国的公众参与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且参与的形式日益多样化。无论是执政党与民众联系的传统机制还是时下的公众参与机制,实际上都是“群众路线”的不同表现形式,而群众路线是与执政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群众路线”体现在政策过程方面就是执政党与群众之间相互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群众进行利益表达,执政党和政府进行利益聚合和公共决策。但是,对于公众的意见和要求,“群众路线”并没有提供任何技术性的处理手段;同时,群众路线更多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而非制度规定。因此,“群众路线”落实得如何,又要依靠宪政制度的保障。近年来,随着中国宪政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公众参与权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公共决策体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透明性,《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公众参与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所有这些都在改变着执政党获取民意的方式,并使执政党的决策和治理更加科学、客观。但如何在确保执政党领导的前提下,使公众参与成为富有意义的参与,从而使“群众路线”这一执政党的根本价值和工作路线获得创造性转换,仍是一项亟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政策执行失败中的利益因素

庄德水在《学术交流》撰文认为,造成政策执行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政策问题本身的特性因素,包括性质、政策对象的数量和行为的多样性等,也有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包括政策质量、时效性等,还有公共政策以外的因素,如目标团体的力量、执行组织的沟通能力及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行为。其中,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冲突因素是关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利益’的驱动。”当公职人员同时成为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并陷入利益冲突时,政策执行失败将难以避免。因为:一方面,作为政策对象,公职人员是政策的利益调整和实现对象,他们有特定的利益要求,希望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另一方面,作为政策执行者,他们必须以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为标准,不折不扣地完成政策预定的价值目标。这两个角色之间是充满冲突的。公职人员一旦受到部门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干扰,就会扭曲政策目标和改变政策任务,从而造成执行失败。比如,安监局的职责是监督煤矿生产安全,若安监局的公职人员受到私人利益的干扰,他们就会以私利取代公利。近年来我国安全事故之所以频发与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不无关系。

中国社会政策面临的挑战

尚晓援在《人民论坛》撰文指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政策目标拓展的挑战、路径改变的挑战、服务和管理能力的挑战以及民主监督的挑战。这些挑战具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随着计划经济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并被市场取而代之,弱势群体丧失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给予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新的社会阶级提出的利益诉求和矛盾更加多样化;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权利的运动风起云涌。所有这些变化,对社会政策的目标模式、社会福利的项目设计、社会保障的水平和服务递送方式以及对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透明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也在社会政策的领域反映出来,社会福利的制度成本成为决定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向中等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正在发生着意义深远的性质变化。中国的社会政策是否能够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趋势

程启军在《学术交流》撰文指出,社会阶层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一般认为,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一种阶层间的固化结构,或者说是封闭化的阶层结构。在这种阶层结构中,尤其是社会底层,只有通过少量的途径,如农转非、参军转业等方式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而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并逐步成为一种主导的资源配置手段,市场从底层促化出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与事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阶层质的相对规定性明显提高,对于普通社会成员而言,实现向上流动才具有正向和积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促进边缘群体突破“阶层边界”实现质的向上流动的力量有明显弱化的趋势。主导阶层与边缘阶层在利益博弈的背景下,阶层冲突有所激化,主导阶层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维护着本阶层的边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而边缘阶层在利益表达机制缺乏的情况下,不断强化着边缘阶层的边界。当前,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总体呈现出“阶层边界”封闭性强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无论是在稳定社会还是在变迁社会中,无论是在主导阶层还是在边缘阶层中都普遍存在着。

社区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

孙唐水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撰文指出,近年来,通过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多年的国内实践,把社会力量和家庭作用结合起来,共同承担养老的功能,被证明为一个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区式居家养老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一概念的内涵实际就是依托社区各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照料包括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也就是说,社区式居家养老的核心还是以居家为主,社区为辅的服务体系。这一概念明确了养老服务体系中谁提供,提供什么,提供方式以及服务接受者是谁等一系列关键要素。这一体系中的服务提供者包括政府、各种社会力量、老人所在的家庭(如果有)和其他亲属;服务接受者也就是社区中的老人(狭义的服务接受者是一个社区中的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广义的服务接受者是社区中全体老年人);服务的内容包括对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卫生保健和精神慰藉;服务的方式是动员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服务,也就是老年人足不出户,在家享受社区式养老服务。其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依托社区、动员社区资源和力量来解决目前家庭养老功能减退和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所以社区式居家养老服务又称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