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世态万象 上一版3
爱无法隐瞒
盛装幸福的瓶子
无知是一样的
不可太用力
吻到花开
拧杯盖儿
下雨不用收衣服
企业需要懒蚂蚁
不设密码更安全
人类能否同外星人相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不设密码更安全

信用卡支付不仅是都市人流行的消费方式,也是一种时尚前卫的标志。然而,信用卡背后的安全隐患着实困扰着一大批消费者。国内银行为信用卡提供密码功能,但多数持卡人并不了解,“密码”仅在国内有效,如遇外币卡系统,密码在国内也形同虚设。实际上,“信用卡不设密码”是欧美国家的通用原则。“凭密码消费”只是“中国特色”。这是国内银行为了迎合国人的消费心理提供的服务。那么,如果信用卡“不设密码”,消费者会承担多大风险?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目前,信用卡的消费方式主要分为3种:密码、密码加签名、签名。国人比较习惯于前两种,仅凭“签名”便能交易的方式,让人缺乏安全感。

如果采用密码交易,消费者应该了解信用卡使用章程的有关条款:“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依据密码等电子信息办理的各类结算交易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据。凡未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则以持卡人签字的交易凭证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证。”

换言之,如果发生卡和密码被盗用的情况,就算不法分子刷你个倾家荡产,银行也会以“信用卡安全信息保管不当”为由,将责任悉数推给持卡人。由于消费者频繁出入各种场所刷卡,密码泄露的风险随时间的推移增加。这样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ATM机上被设置多余的摄像头,有“热心人”或“工作人员”引开你的注意力,将卡调包;或者不法分子通过POS消费凭条上完整的账号,复制一张与你“密码相同”的卡。如果此后不法分子凭“密码”或“密码+签名”消费,按照章程,银行就规避了责任;而在你使用“密码”的同时,商家核对“签名”的责任也没那么大了。

然而,如果不使用密码交易,按照章程,只有持卡人的亲笔签名是唯一有效的。任何惟妙惟肖的模仿导致的交易成功,责任都不在持卡人。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盗刷”,笔迹专家会证明你的“清白”。按照规定,商户因没有核对签名而导致的客户损失,将由银行和商户共同补偿。

所以,在密码确认制下,一旦卡和密码双双被盗,损失将完全由持卡人承担。而在签名确认制下,损失就转移到商家和银行身上。此前,VISA国际组织的一项统计显示:通过盗取密码等途径制造伪卡给持卡人带来的损失占68.94%,而遗失卡被盗用造成的损失仅占9.57%。

由此可见,密码并不是信用卡的“防火墙”,不设密码的信用卡有时反倒更安全。  

摘自《读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