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房屋租赁市场降温之手缘何难现?
致富故事
中原特色产品
8月在汴联展
图片新闻
我市通报五起土地违法案件
火车站提前
进入暑运期
可燃气体报警器
使用须登记备案
新郑薛店超限超载
检测站昨投入使用
消暑药品俏销
我省大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致富故事

黄河滩上创大业

本报记者 张乔普 通讯员 娄秀琴

辞去工作,下海经商,赔尽所有积蓄;日夜驻守批发市场,勉强还完欠款;转行园林绿化,积累下第一桶金;投资养殖公司,将肉牛卖到上海;发展真菌种植,走上致富道路……第一次听人介绍彭双雁时,一直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昨日下午,记者走进彭双雁的丰庆综合养殖公司才发现,公司的掌门人,是一个只有32岁的年轻人。

改革开放元年出生的彭双雁中专毕业后一直在中牟县化肥厂工作,“其实自己并不喜欢那种规规矩矩的上班生活。”1996年,18岁的彭双雁辞去工作,带着亲朋好友凑来的10万元钱,跟着村里的农民经纪人,学做大蒜生意。

“投资小、没经验,一开始完全是跟着别人干。”小打小闹了三年,并没有像原本预想的那样“发大财”。年轻气盛的彭双雁着急了,开始瞄准一些大生意。

1999年,一个外地客商辗转联系到了他,要几十吨大蒜。“很兴奋,感觉大生意终于来了,发财的机会终于到了。”10余万元的积蓄被彭双雁完全投了进去,几十吨大蒜发到了南中国海边的一个大城市。“结果那年大蒜掉价特别厉害。”客商赔光了家当,蒜款也杳无信讯。“人家承认欠款,可又确实没钱还。”

在商海折腾了三年,彭双雁喝了一大口苦涩的“海水”。

那年大蒜生意的亏本让彭双雁“元气大伤”,当头棒喝几乎打掉了这个20刚出头的年轻人身上所有的浮躁。“那钱都是亲戚朋友借给我的,得想法还上啊。”此后一年的时间,彭双雁就住在了陈寨蔬菜批发市场,晚上接菜、白天零售,风雨无阻。

此后的四五年时间,彭双雁都和蔬菜打起交道。从陈寨起步,慢慢成熟起来的彭双雁把生意做到了山东寿光、海南,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一直到2003年,靠着蔬菜生意,我才还完了10万元的欠款。”

2005年,还清了债务、有了积蓄,他又把目光投在了园林绿化上,敏锐的市场把握让27岁的彭双雁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慢慢积累了百万家产。

“园林绿化虽然可以赚钱,但是做大太难。我们黄河滩的传统优势在养殖,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还是离不开养殖这条路。”转了一个大圈后,2008年年底,彭双雁回到家乡,在村头办起了丰庆综合养殖公司,和传统的养殖小区养殖奶牛不同,彭双雁养起了肉牛。

没有技术,就自己买来书现学。慢慢地,彭双雁的肉牛场在黄河滩上站稳了脚。去年,丰庆公司被评为“郑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在,公司肉牛年出栏800余头,主要供应上海市场。

32岁的彭双雁踌躇满志:“我们正在申报农业部的‘三品’认证,明年争取把咱郑州的牛卖到香港去。”

彭双雁还建起大棚,利用处理不完的牛粪资源,种植平菇和双孢菇。他希望三年之内,自己种植蘑菇的大棚能发展到50个,“10年之内把公司办成国家级的龙头企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