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周末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夏经济面面观
烈日下他们用毅力坚守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烈日下他们用毅力坚守
——走近城市一线工作者
上图 京沙快速通道的工作人员正在高温下施工。
右图 孩子们参加暑期游泳班。
下图 烈日下,高空“蜘蛛人”仍在为玻璃幕墙“洗澡净身”。

本报记者 孟 斌 王文霞 裴其娟 通讯员 谢艳丽 陈 馨 刘 方 张 瑜 实习生 吴凤坤 文 李利强 李 焱 图

核心提示

6月21日夏至以来,郑州街头热浪滚滚,气温连续在35℃左右居高不下。走在大街上,遮阳伞、太阳帽成了人们出行的必备行装。对于有些劳动者来说,也许身处办公室,只要打开风扇、空调,就可以轻松避开高温。而更多的人不能待在空调房、空调车里,必须面对烈日的炙烤,高温酷暑天气给他们的生活、健康、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如何安然度夏?能否享受到高温关怀?本期,记者将对高温下的高温经济、高温行业、高温人群予以关注。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进入6月以来,持续高温天气让人们感受到酷暑的威力,当人们都在想尽办法躲避烈日时,为了维持这个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千千万万个公交车司机、供水抢修队员、电力职工、建筑工人等一线工作者,正在顶烈日、战酷暑,用坚强的毅力坚守自己的岗位。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近城市一线工作者,亲身感受烈日下的辛劳。

公交车司机:开车就像洗桑拿

24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公交二公司东赵停车场,坐上一辆从东赵发往火车站的95路公交车,该线路沿途要停靠38个站点,负责驾驶这辆车的是车长王兵兵。车厢里很闷热,车刚开动不久,王师傅的汗就下来了。行驶10分钟后,记者的后背已经汗湿。温度计显示,车厢里的温度已达47℃。王师傅说,她每天都要在这样的高温下工作近8个小时。

车辆行驶到陈寨站时,公交二公司工作人员给王师傅送来了毛巾、矿泉水、冰块。王师傅告诉记者,最近天气太热,公司每天都安排党员义务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代表到各个站点给车长送水、送冰块。

酷暑中驾车的滋味不好受,王师傅却毫无怨言,一趟趟一天天地坚持下来。“别人可以有高温休假,俺们可不能有,都歇了市民上哪坐公交车去?”王师傅的一句话,道出了近万公交职工的共同心声。

供水抢修队员:每天处理故障十多起

22日9时30分,某施工队在金水路东与黄河路东交叉口偏北顶管施工作业时,将东周水厂的两条直径1.2米原水管道全部顶破,造成东周水厂全面停产,导致东明路以东特别是郑东新区、经开区等大幅度降压和局部停水,30万人用水受到影响。

正值用水高峰期,在市自来水总公司组织下,十多名抢修队员忍着蚊叮虫咬,连夜进行紧急抢修。

23日上午记者赶到现场时,抢修队员正在赤脚挖砖块和泥土,烈日下他们满头大汗,衣服上沾满了泥巴。

就在5月份,全市大小漏水点就高达394处,平均每天都会处理十多起水管故障。

电力巡线工:背40多斤装备日行20公里

在上街区的南部山区,半山腰上,两个身着蓝色工装的电业工人头顶烈日,身背工具,汗流浃背,认真地查看线路和电线杆……这是22日记者体验电力巡线工生活的一次经历。

年纪大的叫郭跃国,今年50多岁,是上街供电局峡窝配电所的所长,他从事配网检修、巡线工作已20多个年头。另一位叫张晓彤,也已40多岁,是配电检修班刚刚上任的班长。

“近段时间持续高温,很多地方都出现负荷超载情况,我们今天必须把线路全面巡视完,才能保障居民天热用电无忧。”郭跃国说。正举着望远镜观测线路的他后背湿漉漉的,已被晒得满脸通红。

“每天在野外巡线苦吗?”记者忍不住地问。“说不苦那是假的。但咱要保证居民用上放心电,再苦再累也得干好!”郭跃国说。“像这种天气出来巡线,我们都会准备驱蚊喷剂、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建筑工人:挥汗如雨赶工忙

昨日上午10点,骄阳似火,京广路沙口路下穿隧道及拓宽工程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声、敲击声、叫喊声交织在一起,为了能够使工程早日建成通车,几百名建筑工人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辛勤忙碌着。这是郑州市畅通工程的重要工程之一。

王霄是位焊工,即使在这样的高温下,他还是将衣服的领子袖子捂得严严实实,深蓝色的工作服已经全部湿透。

做防水的小冯刚20出头,他手里提着燃着熊熊火焰的喷灯,温度达到几百摄氏度。

工地上有个乘凉棚,棚下有个茶水桶,不断有工人走过去坐在凳子上休息,并舀起茶水大口咽下,然后长长地吐一口气,那一瞬间,仿佛体内的炙热和水蒸气可以一起蒸发了。

为了保证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工程项目要求,白班工人每天5点多上班,中午最多工作到11点,下午从3点上班到晚上7点,尽量避开高温段施工。

盾构施工苦与乐

25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火车站西广场地下的盾构施工场地,17米深的狭小的空间里,机器隆隆作响,“郑州9号”正缓缓向中原西路进发。闷热环境下,一些小伙子们干脆赤膊上阵,身上汗珠闪烁。

“盾构施工体现的是团体精神,需要十几个人协同作战。”盾构设备物资部的部长念剑龙说。这位26岁的昆明小伙子已是这里的“元老”了。这个团队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25岁。盾构施工是近年来新兴的特殊工种,常由四五十人组成,分为两班,每班8小时,一个班长负责。流动性强是他们的行业特点,哪有工程就到哪,四海为家。

盾构施工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活不重,但责任重、环境差。尤其是刚刚开始盾构施工时,由于机身没有完全入洞,工人们要在一个1.5米高、6米长的洞中施工,空气不流通,加上机器运行散热,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几乎天天都是盛夏。其中最辛苦的要数安装管片的工人们,他们工作场地更窄,只有1.5米高、3米来长。没人量过洞中有多少度,但记者感觉有40多摄氏度,待了十几分钟,就胸口发闷,后背几乎湿透,而他们一干就是8小时,吃饭、喝水都在地下,刚开始施工时,由于无法安装卫生设备,需要方便时可乘机到地面透透气,随着掘进距离的延伸,他们就不能再到地面了。

根据念剑龙计算的郑州地铁工程量,他们有可能在郑州待10年。他们争取两个半月打通郑州火车站至中原东路站的左线。

环卫工需要更多关怀

烈日下一站几个小时,清扫、保洁、汗流浃背……环卫工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为美化我们的城市,三伏天仍要在户外辛勤劳作。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工作得怎样?他们能否得到必要的休息和高温关怀?记者走上街头进行了实地采访。

昨日中午3点,在桐柏路汝河路路段,一位50多岁的环卫工人正在拿着撮斗清理人行道上的纸屑。他告诉记者,尽管天气炎热,但道路一会儿不扫,就会积存垃圾,因此,他们仍按正常的上班时间进行清扫保洁。由于天热经常有人请假,他们的工作量有时会增加一倍,忙起来的话,中午吃饭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虽然还没有发放绿豆水之类的解暑物品,但他们已经接到通知,如果有中暑前兆,随时可以到组长那里领取药品。

4点,在陇海路上,一位头戴草帽、身穿“郑州环卫”马甲的环卫男工躲在树荫下喝水,一个塑料袋里装着吃剩的半张大饼。记者采访得知,入夏以来,为了尽可能避开高温,按照组里的调整,他们的上班时间由以前的下午2:00推迟到3:00,上午时间由8:00提前到7:30。但由于夏天炎热高温,干完同样的工作,要比平常付出更多的辛劳。“除了一顶帽子没有任何降温措施,没有降温费,也没有领到药品和绿豆水。”这位环卫工人说,而且工资发放也不太及时。

据市环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待遇低,年轻人不愿意干。目前,我市环卫工人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年龄五六十岁的占一半以上,他们最高月工资800多元,有的还要承担着子女生活和上学的费用,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

给高温下辛勤工作的人们必要的人文关怀,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令人欣慰的是,对于环卫工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二七区环卫部门已给所辖1800多名环卫工人发放了仁丹、风油精及绿豆水等防水降温药品和饮品,确保城市环卫工人在高温天气下正常的保洁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