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2010南非世界杯 上一版3
再见,我的青春
图片新闻
好一个“金刚葫芦娃”
绕到西班牙的后面
“普天同庆”有问题
决战自由州
南非处处有“北京”
力战惜败 韩国回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南非处处有“北京”
——走进南非世界杯之十九

萨马兰奇老先生早就说过了,一届奥运会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是记者说了算的。这一点,我们吃得很透。

在南非,你每天都可以看到北京奥运——几乎每个中国记者都还背着两年前北京奥运会上发的黑色书包。这个不奇怪,但奇怪的是,在任何一个新闻中心,你都能看到十数个背着这个书包的外国记者。北京奥运那个醒目的LOGO,在南非的所有赛场依然是一道亮丽风景。

不止一次,我们在被外国同行拦住:“嘿,你是中国来的吧?”因为我的面孔,更因为我的书包。“北京奥运会真的是这个——”跟着就是一个大拇指。在南非,你根本听不到任何对北京奥运会的不满之词。说心里话,和南非的硬件、交通、组织工作比起来,北京奥运会明显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在勒斯腾堡的球场电梯里,我问了一个来自希腊的记者,他叫亚历山大。“为什么还用北京奥运会的书包?”答:“这个书包质量太好了,里面有很多暗格,电脑、相机、录音笔通通可以整齐放好。”再问:“你喜欢北京吗?”再答,音调升高:“我没有办法形容我对中国的喜爱。奥运会前后,我在北京、青岛住了4个多月。虽然那里也会堵车,但是比起南非,那里简直是天堂。”他还补充一句:“就算这个书包以后烂了,我还是会保留在自己的柜子里。”

这是一种很真挚的感情,你不能用一个书包去衡量。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主队的中国记者来说,有北京奥运的帮忙已经觉得脸上有光。起码在媒体中心,我们不会再被问:“你是日本记者?韩国记者?”只要看到我们的背包,所有外国同行都会笑着用中文喊:“你好!”

本报约翰内斯堡专电 特派记者 刘超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