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暗访十年
怎么看世博
tpzz310069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风雅大郑州
无标题

郑州市纺织机械厂是新中国建厂最早的企业之一。早在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曾集资20亿元,从联合国救济总署物资中,购买了一批机械设备,并在市区东太康路一带购地11亩,砖房11间,在海滩寺购地百余亩,并于1947年8月成立董事会开始筹备所谓的中国农业机械公司。此时,国民党军队某军军长张钫准备在洛阳筹建民生煤矿公司,也在上海购有机械设备。这两批机械均被人民政府接收。1949年11月,河南省工业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利用旧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的地址和接收的机器,筹建农业机械厂,省政府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批复:农业机械制造厂和中型机械制造厂之设备大致相同,二厂似可并为一厂,以免设备重复,力量分散。遵照这一指示,省工业指导委员会最后决定在海滩寺筹建河南省农业机械厂。筹建中,几经扩展,厂区达1000余亩,折合67万平方米,安装机器475台,形成年产约2000吨的纺织机械设备能力。厂区内厂房面积10800平方米,职工宿舍建成88幢,并有子弟学校、食堂、浴室、理发室、合作社、俱乐部等生活福利设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像这样大规模的机械厂,全国可谓首屈一指。

建厂初期,根据当时的厂区建造和机器设备条件,曾打算生产农业机械、修造火车头大型内燃机和工具机以及生产纺织机械等几种设想。1951年3月,中央纺织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纺织机械订货会,当时的建厂委员会委员郭福海参加了会议。会上,这个曾经走过雪山草地的老红军战士,主动请缨,受领了生产32台粗纱机的任务。由于初战告捷,中央对河南方面自主生产纺织机械的能力至为欣赏,因为当时就全国而言,生产纺织设备的厂家实属罕见,大部分纺织机械依赖进口。1951年9月,纺织工业部派员对河南机械厂调查后,决定了独立自主生产纺织机械的方向,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河南方面:“河南省机械厂规模较大,设备较新,其发展条件远在沿海及西南各厂之上,为今后达到纺织机械设备自行制造的目的……遂决定将河南省机械厂发展成一个纺织机器通用工厂……凡不适于分散制造的纺织机器辅助设备均集中于该厂制造,将来纺织机器制造范围扩大,如需增制其他纺织机器,亦由该厂担当此一任务。”在这个文件里,纺织工业部明确了河南机械厂生产纺织机械的方向,并且委以重任,确定了它的“该厂将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纺织机器制造的重要环节”的国家级大厂的地位。

说郑纺机是“郑老大”,盖由此出。

就纺织装备制造行业来讲,郑纺机不仅仅是“郑老大”,在全国也无出其右者。当时郑纺机所生产的产品,供应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国营、地方国营和集体纺织企业1616个。从1954年起,按照国家的安排,年年都有出口任务,其产品远销3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一些纺织企业大都有“中国制造”的纺织机械产品。

说郑纺机是“郑老大”并不过分。

但是,这个河南工业的排头兵,曾几何时,竟到了分兵突围沿街叫卖的地步。

就在郑纺机举步维艰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它们发展机遇多多的时候。就全国而言,由于沿海和发达地区民营纺织业的异军突起,纺织装备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缺口,但郑纺机因放不下身段,没有市场竞争意识,白白流失了许多机会。

拿着金饭碗讨饭吃,这就是现实给郑老大的沉痛教训。痛定思痛后,郑纺机开始关注市场研究市场,提出自己的经营理念,因此才提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口号。

郑纺机首先改革调整了生产组织形式,由过去以工艺为主(冷加工、机加工)变成以市场部为主的矩阵式发展形势。市场部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单位,不仅负责产品研发,还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这样就发挥了更多的积极性,用郑纺机人的话说就是由“原来的一个老板睡不着觉,变成许多个老板睡不着觉”。这其中的理念就是面对市场,面对客户需求。许多民营纺织业的经营者缺乏技术上、工艺上的准备,他们找上门来不仅带着沉甸甸的钱袋子,还带着沉甸甸的希望,希望机器一响黄金万两。因此,关于诸多科技问题他们带着很大的依赖性。在这个时候,郑纺机的市场部就顺应了一些民营厂的需求,实际上也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让设计人员、销售人员一起与用户谈,比如说你需要什么样的设备,你的厂房是什么样的,或者是一片平地,或者是现有的厂房,让你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纺织设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