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一家资产达数亿企业的24岁青年张鹏,下个月即将从“二代”民营企业家传承与发展特训班毕业。两年来,像张鹏一样的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富二代” 们,每两个月都要飞到北京上5天课,参加这一“富二代”培训。虽然“富二代”时常被当做负面标签,但他们喊出了“不当败家子”的口号。(《新京报》7月5日)
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怎样打破这一魔咒呢?于是,各种各样的“富二代精英训练”开始出现,也许正是为了帮富人们破解这个难题。报道说,此类“富二代”培训机构无准入门槛,收费没有标准,师资良莠不齐,课程设置混乱,缺乏成熟培训体系,乱象丛生。
富二代培训市场的乱象,看上去似乎很像是专门拿富二代当冤大头的消费陷阱,不过,富二代们真的就这么傻吗?我看未必。收费乱一点无所谓,反正也不差钱;学不到东西也无妨,反正也没指望能学成经济精英来——参加富二代培训本就不是为“学习”来的,而是为了积累人脉,社交舞台而已。你觉得人家吃了亏,可人家却一点也不觉吃亏,在外界眼里这是陷阱,可在富二代心里这实在是一场烧钱的游戏和娱乐的“馅饼”。
实事求是地讲,富二代们主动喊出“不当败家子”的口号,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当不当败家子,不是富二代们自己说了算的,他们根本无法实现自我救赎。事实上,透过富家子、豪华名车的外在标签,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拿闹市街道当赛车道、拿醉驾不当回事的富家子,“扭曲”的或许是个体的性格和品质,但“支撑”的却是群体性的弊病。炫富、奢侈、寡善,已经成为很多中国新富的“通病”。财富的无序挥霍和浪费,传统人文精神的流失,直接导致了财富伦理的不健康。快速累积财富的同时没有塑造起优良财富伦理,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选择无一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后代——我们经常批评富家子大把烧钱,岂不知他们的父辈比他们还奢侈。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能指望“富二代”们老老实实开车上路吗?换言之,这也不是参加几次培训就能“重生”的问题。
事情很明显,所谓的“富二代问题”压根就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涉及整个财富伦理的问题,这并不是富人群体的魔咒,而是整个社会财富运行机制不规范、不透明的魔咒——如果不能及时构建起财富透明机制,促动富人群体重塑健康的财富伦理,纵然“富二代培训”走向科学规范化又能如何?请恕我直言,这个问题不解决,富二代们照旧会拿陷阱当馅饼,而真正的“馅饼”,恐怕也无人问津吧。 王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