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14
4
华山路
摄影
游泌阳铜山杂感
美丽与魅力
《汪东兴日记》
夏之花
摄影
不差诗,只差诗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游泌阳铜山杂感

游泌阳铜山杂感

孙方友

春月,去泌阳参加盘古节,游了一回铜山。

未去泌阳前,并不知泌阳有铜山。为什么叫铜山?导游回答:“原来曾产铜。”据《泌阳县志》载:“山产铜,又近邓庄,讹为邓通鼓铸处。”后即谓之铜山。查《辞海》:邓通为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时为黄头郎,后得宠幸,官到上大夫,获赏赐无数。又赐蜀郡严道铜山,许其自铸钱,“邓氏钱”遍布天下,由是大富。汉景帝立,失宠免官。不久,家财尽被没收,寄食人家,穷困而死。富如邓通,早已成为名言。看来,此铜山非彼铜山,彼铜山系四川严道铜山,非今泌阳铜山。虽系讹传,但极像。原因是山下还有一邓庄铺村,邓通姓邓,两巧合一巧,于是,这里就成了邓通的铜币加工厂。若在外地,早已借此做足了文章,早与四川铜山争得脸红脖粗了。你们有铜山,我们有。我们有邓庄铺,你们那里却没有!有此两巧作证,再请专家论证一番,然后在权威报刊上发几篇檄文,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争上几个来回,一个新景点也便出现了。今日古玩市场上,清代产物之所以占半数以上,理应归于“造假”之功。“清遇一切仿古,凡古人所有者无不设法仿制。且各朝帝王之热心提倡,全国臣民之努力效行,占迹之保存,新物之产生,在数量及质量上均有空前绝后之成就。”严格地说,这并不是真与假的问题,而是一种文化态度。时至今日,也便成了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君不见,孔明之茅庐,鬼谷子出生地,庄子老家原来全在河南,却早已被别的省份争来争去。有一年去宁波,发现那里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但有,他们还给梁山伯造了一个假墓,连袁雪芬的剧照亦成了佐证。看过之后,我并没觉得其假,反倒愈发认为驻马店的那座真墓令人怀疑了。原因何在?是人家造假造得像。当地政府的那种文化态度和资金投入,让你感到可敬。驻马店那座真的梁祝墓我已去过两次,荒草岌岌,小道泥泞。破砖烂瓦护着一块半截墓碑。墓周围有放羊的,有放猪的,还有一头老牛领着牛犊儿啃墓草的。无人管问,与宁波的梁祝纪念馆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景点如此破败,怎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儿?真的文化根基弃之不管,当假成真时,我们发现后只会抱膝痛惜,光会怨叹“争家”,别无他法。依我之见,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增加游客的兴趣和知识,争一争并不是坏事。争的本身也是一种促进,今天的“真假”之争,明天可能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君不见,韩国人一注册我们的“端午节”,国人才慌了,扬言连春节都要保护。南阳和襄樊的“躬耕”我都去过,两地在多年的相争中发展,各有千秋和特色,全成了著名景点。这几年,淇县旅游局就作得好,他们为不让鬼谷子爷被人争走,又拍电视又搞扩建,吸引了海内外不少游客。如果泌阳人也学宁波,造出一个“汉代铜币加工厂”,再挖掘一下邓庄铺邓姓家谱,寻一片地盖幢邓通故居,得,一个景点便有了。游客先去城南拜盘古爷,回来爬铜山,参观邓通故居,再游一回铜山湖,从森林公园信步漫游,看一看邓小平先生用一斤金子换回一斤红杉木种植成的红杉林,其惬意定爽无疑。

河南想成为文化大省,除去保护巩固有限的资源外,发掘无限的文化资源也是重要一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