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义乌200余名公务员为“钱途”争当农民
南方10省2858.5万人遭灾
捏造涨价信息最高拟罚200万元
米面油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香精熏出“五常香米”?
文化部叫停争炒名人故里
新版乳品国标低于旧版?
高校教师不得当学生面吸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义乌200余名公务员为“钱途”争当农民

在就业压力增大、无数人争考公务员的今天,浙江义乌市却出现部分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愿意回村里“当农民”的怪事。

前不久,义乌市200多名拥有农村户口的公务员,被市纪检委等部门要求从农村迁出户口、办理农转非、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义乌为何“开除”这些公务员的“村籍”?公务员“争当农民”怪事背后有何猫儿腻?“新华视点”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追踪。

巨额利益驱动

公务员“进村分钱”

今年初,义乌市委组织部接到多封群众来信,举报了一件怪事:一些公务员为“当农民”,把户口迁到农村。义乌市一位干部说:“不要小看了这个农村户口,它在农村涉及的经济利益十分巨大。”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在义乌市拥有农村户口关系到旧村改造补偿等利益。据义乌市纪检委副书记胡爱芬介绍,如果本人户口在农村,旧村改造能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能盖4层半的房子,这中间有巨大收益:一方面,宅基地可以参与流转,当地市场价每平方米都超过2万元;另一方面,盖起的房子可以利用地处义乌小商品城附近的区位优势,开展物流运输、物业租赁等业务,每月可以获得比许多城市居民还要高的收入。

“除获得宅基地、盖房子外,农村户口还可以拿征地补偿费,并每年从村集体资产出租、物业等经营收入中获得分红。”一位村民说。

一纸农民“名分”,关系巨额“钱途”——既身为公务员在机关获得相应收入与待遇,又可以作为农民在农村获得征地补偿、参与村集体分红……不少公务员“争当农民”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可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集体土地被征后全村拿到的补偿总额是固定的,可村里多一户,大家均摊时就会少分一部分钱。”义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缪永法说。

更多真相浮现

一些公务员长期“双重身份”

“农民公务员”怪事引起义乌市委高度重视,从3月到4月间,义乌市多个部门联手对全市4000多名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户口清理工作。

根据调查,近年来共有94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调查还让更多户口始终在农村、一直拥有“双重身份”公务员浮出水面。据缪永法介绍,他们先后把195名“农村籍”公务员户口迁出,还对40人办理了农转非等手续。

清理行动之迅速非常罕见。义乌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等部门在发出户口调查清理工作通知的同一天,就出台规定,公务员必须将本人户口迁至所在单位集体户,不得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这次清理太突然了!”稠江街道办一位公务员,被机关录用后并未把自己的户口从村里迁出。两个月前,他与同事都被要求填写了“公务员户口情况调查表”,写下了自己的户籍所在地,结果就被要求将户口迁出。“填写这张简单的调查表,让我‘丢掉’了上百万元的资产。”这位公务员说。

拒不配合者

先免职再清理

缪永法介绍,公务员同时拥有农村户口,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这些干部的来源中,一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初乡镇招聘的干部,转为公务员后户口未迁出;另一部分是村里的毕业生或村干部考上公务员,但没有强制他们将户口从农村迁出;还有一部分依据公安户籍部门“三投靠”规定,把户口迁转到农村。

无论什么原因,不能成为妨碍清理的理由。义乌市委领导表示,对拒不配合者,先免职再清理其农民身份;今后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市管干部一律免职。

有的干部认为,公务员把户口迁到农村,反映出一些“潜规则”:为什么公务员迁户口这样容易?因为有的公务员掌握了相当多的资源,完全有办法操作;同时,有的村干部由于看中一些公务员手中的权力与资源,也比较欢迎公务员户口“下乡”。 据新华社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