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新郑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梅花香自苦寒来
教育资讯
创作园地
教育漫谈
新郑市以特色促教育均衡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访新郑市留美学生司卫光

本报记者 刘 冬 高 凯

司卫光出生于新郑市郭店镇河范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刻苦勤奋、热爱学习,先后考入清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去年暑假,他又成功进入微软公司研究院实习。“刚申请出国留学时,由于第一年没有奖学金,再加上办签证需要保证金,这么一大笔钱对我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天文数字。”他回忆说:“多亏了咱市委市政府的帮助,当时的吴忠华市长亲自到家里慰问,帮我想办法,鼓励我。”谈起这些,司卫光仍然感动不已。

刚刚踏入异国时,茫然替代了惊喜,语言、学习、生活、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让他压力重重。司卫光告诉记者,赴美留学后他感触最深的就是进入大学是人生竞争的开始,为了就业,所有大学生在大学里都很努力地学习,修学分,学习各种技能,为自己的就业做准备。“但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进了大学就意味着自己可以开心地玩了,不需要再像高中那样拼命学习,只要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就算万事大吉,其实这是缺乏独立的表现。”

谈起留学的经历,他还有一段小插曲。“有一次,在完成计算机网络编程作业时,同学在紧要关头把我给‘抛弃了’。对方没有任何解释就跟别人合成一组,原因不用问也知道,因为当时的我帮不上他任何忙。”他说,最后还是要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作业。那次的经历让司卫光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能依靠别人,要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结果。

“很多人认为留学的最大收获是外语和海外学历,但在我看来,留学最大的收获是独立精神的培养,这让我拥有一个更加积极的人生。”司卫光告诉记者,两年的留学生涯不仅教会他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融入陌生的异国他乡,更让他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学生成长为一位脚踏实地奋斗的青年人。

司卫光觉得,无论身在校园还是步入社会,大学生要自信,要善于表现自己、推介自己,在校期间应更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文凭只是契机,最终打动用人单位的还是先进的思维方式、较强的适应性,还有独立、自信等综合素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