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女大学生村官乐做“牛倌”
巩义发现清代魏氏石坊
风水先生发话
弟兄三人犯法
巩义地税收入六县居首
一口便民井 引得清泉来
立体防控保村镇安全
公众安全感指数96.39%
登封试点运行成功
招商引资凸显集群效应
新密集中整治“五小行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口便民井 引得清泉来

新郑加快农用机井改造

本报讯(记者 高凯 实习生 张轶骁 通讯员 孙瑞)“现在浇地太方便了,卡一刷就轻松把地浇完了。”昨日,在新郑市八千乡东王马村,浇完自家6亩多地的村民连继英忍不住赞叹起“智能机井”为农田灌溉带来的便利。她告诉记者,过去浇地得好几个人一起开拖拉机,带着水泵浇地,光用油都得花100多元。农用机井改造后,她1个人、两个多小时,花15元钱就把地浇了。

水美土肥,清水灌溉农田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头等大事儿。过去,在新郑市因农用机井存在配套不合理,抽水设备落后,被毁或带病运行等情况,导致农田灌溉率不高,常常让农户头疼不已。为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浇水难,新郑市于200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工程,要求在3年内通过对所有机井进行综合配套升级改造,实现所有基本农田都能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

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启动后,新郑市先后对全市1014眼农用机井进行了综合配套升级改造,为农用机井砌出新井台,并配备防盗设施,加装用电智能控制装置。“不开拖拉机,不拉胶皮管,拿着智能电卡,一双胶鞋,一把铁锹,就能把地浇完。”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升级改造后的机井,方便在了智能电卡上。想浇地时,拿着电卡在智能电控装置上一刷,抽水机就会启动,通过地埋管送水进田,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约了水和电,真是一举多得。

据了解,启动农用机井改造后,新郑市恢复、新增灌溉面积2007万亩,灌溉节水304万方,节约用电132万度,节约工日4万个,环比节省建设投资710万元。在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