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服务患者 传递关爱
新玛特郑州总店“造节营销”新举措夏日里的粉色“女人夜”
“用我的鲜血挽救更多生命”
郑大55人喜获
国家资助留学
紧急调水供西区
确保三楼用上水
自我加压加强协调
推动项目如期完成
党建渗透社区破解物业管理难
图片新闻
通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服务患者 传递关爱
——郑州市骨科医院志愿者服务纪实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王伟鸣 黄 梅 李 晖

每到周末、节假日,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总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身着统一的白色T裇,胸佩统一的胸卡,戴着统一的红帽,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相互不认识,然而在病人需要的时刻,他们都选择了共同的行动:那就是帮助患者,用爱温暖他们。

他们就是郑州市骨科医院注册志愿者。3年多来,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厚德精诚,力行博爱”的精神感召下,他们用热忱的服务、真诚的微笑,鼓舞着病人,激励着医务人员,在医院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搭建纽带 力行博爱

暑假前,赴国外留学的签证就办好了,但郑州大学商学院的郭坤仍心事未了,他忘不了郑州市骨科医院那些小患者。

一年前,郭坤到郑州市骨科医院做志愿者,帮助那些备受骨病折磨的小患者,和他们谈心、做游戏……

郭坤忘不了,脊柱侧弯科一个年仅4岁的患儿,刚住院时,孩子见人就往后躲。做牵引时,孩子无助的眼神让人心酸。他尝试着和孩子接触,找来图画书,耐心地给他朗读,给他讲故事,常常逗得孩子忘记了疼痛。很快,孩子就闹着不愿意离开他这个大哥哥了。

在医院,郭坤感到很自豪,在这里,他的青春活力得到了释放,让一个个曾经无精打采的骨病患儿,变得爱说话,爱活动,让医院充满了阳光。

“放心吧,你走了,我一定会举起你的大旗!”河南农业大学一位女生,了解到郭坤的心事后爽快地说。

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像郭坤这样的长期志愿者有100多位。他们中有大学生,也有中小学学生;有社区居民,甚至还有远在外地的退休老人。

在医院开展志愿者服务,这是郑州市骨科医院院长连鸿凯从国外取的经。2007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国外医院志愿者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萌生了尝试的冲动。

回国后,连鸿凯开始行动。2008年5月8日,医院抽调30名骨干组成河南省红十字紧急医疗救援队。汶川地震时成立“心连心病区”,组织志愿医疗小分队赴四川转运伤员,联合郑州市团委招募院外志愿者。

“当时报名的高达1500多人。”连鸿凯回忆说,为让志愿者安心、安全服务,医院为志愿者准备了生活用品,发放就餐补助等,并组织了医疗急救、卫生知识等培训。

从最初伤员入院到离开,两个多月内,医院吸纳的100多名志愿者轮流陪伴在伤员们身旁,提供生活陪护、辅助心理治疗等,成为传递光明和爱心的使者。

借此契机,为实现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医院宣布成立“志愿者工作站”,与郑州市团委联动,开展社会志愿者进医院服务,医务志愿者到院外服务,周末、节假日志愿者固定服务。

借助平台 传递健康

“大河快旅”是一个网上论坛,汇聚着河南省热爱旅游的“驴友”们。然而这个与医院不沾边的论坛,一度成为宣传郑州市骨科医院的窗口。

这源于论坛一位版主的邀约,“我们这些热爱户外的家伙,都渴望学习一些急救知识。不知道医院能不能派出医护人员来给讲解一下,我可以组织十几个人来听。”

接到这个邀约,郑州市骨科医院爽快地答应了。培训中,医务人员周到的志愿服务感染了“驴友”,“驴友”们也在论坛给予了医院极大的褒奖。

“院内志愿者服务队走出医院进行急救知识宣传只是服务内容之一。”连鸿凯说,现代医学已不再局限于生理上的治疗,而是要求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支持与干预,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志愿为患者及家属作心理辅导。

12岁的小霞是一位脊柱侧弯患儿,刚住院时,与人不对视,问询不回答。志愿者护士长袁菊仙就承担了心理疏导的重任。一连三天的耐心交流,小霞终于开口说出了自己内心感受。

作为医院心理辅导员,袁菊仙认为,先天性畸形患儿往往有着自卑心理,对外界的很多事物充满恐惧感,所以要想方设法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战胜恐惧。

郑州市骨科医院的社会志愿者们更是从自身出发,和患者们交朋友,现身说法让患者树立人生目标,消除他们的恐惧,鼓励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

今年52岁、中原区三官庙办事处张改娣就是一位社会志愿者,她根据医院的安排传播健康知识,并做入户随访病情工作。如今,像张改娣这样的志愿者不在少数,她们分布在全市各个辖区,担当起健康使者的角色。

感动服务 营造和谐

“有机会,我们一定也来医院做志愿服务。”临出院,一位患者的儿子刘先生有感而发。

当时,刘先生正用轮椅推着老母亲做检查,由于把握不好方向,行走中老是磕磕碰碰。一位志愿者马上走过来帮他推轮椅,并告诉他如何操作,并低头附耳问老太太是否感到舒适,叮嘱上台阶时要调整好坡度……

这位志愿者叫张胜斌。今年68岁的张胜斌,是从网络上了解到郑州市骨科医院开展志愿者服务后,从几百里地外的灵宝市赶来,在医院做了一个月的专职志愿者。

一个月来,这位可亲的老人,在医院跑前跑后,引导病人看病、检查、划价、取药,协助病人领取医疗用品,帮助病人上手术台,帮助手术病人送拍片等。

张胜斌是为医院的博爱精神而感动。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们也为老人的志愿服务所感动。他们都从志愿服务中收获了感动、快乐和幸福,同时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不仅要做好事,更要让大家知道,一起来做好事,当好人!”医院负责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黄梅说,常常和这些志愿者工作在一起,真是越做越开心,浑身充满一种愉悦的感觉。

“厚德精诚,力行博爱”是医院的院训。连鸿凯表示:“在医疗机构开展志愿者服务是最佳的场所,并能越做越好。我们将来还要为开展志愿者服务提供更大的场所,提供更好的平台,让博爱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在社会广为弘扬。”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