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故乡生明月
“如厕”与“入厕”
将勤补拙
怀念乡村
风雅大郑州
裸婚
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
遥远的书箱
余华强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风雅大郑州

这一年,郑东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二分之一工作法,要求管委会一半的工作人员深入到项目单位,把一半的精力用到施工现场,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和全程管理,大大推动了建设进程。

在商住物流区,至2004年年底,一批行政单位、高档住宅、经济适用房和农民安置小区项目沿金水东路两侧陆续开工;2005年以来,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沿郑汴东路两侧落户运营,一个活跃、繁荣的物流产业带开始形成。

龙湖南区以多层精品住宅以及中小学校和休闲项目为主要特色。2004年,顺弛“郑东第一大街”以及郑东新苑等高档住宅区依次开工,联盟新城接踵而至,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9月,顺弛·中央特区顺利开盘;2005年10月,来自澳门特区的“宝龙·城市广场”奠基开工。

在龙子湖园区,2004年2月至6月,郑州航院、河南教育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动工,掀开了弥补河南省高校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历史篇章。2005年9月,河南教育学院和郑州航院东校区迎来了首批学子,两校共有8000多名师生入住,开始崭新的教育和学习生活。

要建城,路先行。2002年5月1日,金水东路超前施工,为商住物流区建设创造条件,也为后来的郑开大道和郑汴产业带埋下了伏笔;接着,以“两环三线”为主,CBD内环路、外环路、黄河东路、东风东路、农业东路陆续开工,与老城区主干道连接,与整体建设格局紧密配合;2004年,起步区城市主次道、桥涵建设全面展开;是年7月,在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和基础设施建设指挥全力推进下,位于京珠高速和CBD之间的107辅道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竣工通车,腾出来的老107国道更名为中州大道,成为市区中心干道,郑州市区自此完成由西向东的一次战略性“蛙跳”。

按照规定,郑东新区原“三河一渠”与新两河、三湖共同组成完整的“水域靓城”水系,横跨这些水域的桥梁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而且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景观。秉承“体现一桥一景观、围绕一桥一主题、使游人一桥一留念”的建设宗旨,立足高标准、严要求,从材料、工艺、技术严格把关,精益求精。2005年年底,主要分布在中央商务区、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七里河、熊儿河、如意河、昆丽河上的首批十座桥梁正式竣工通车,桥面铺设、装饰和路灯亮化一步到位。

捷足先登的路网、桥梁建设内通外连。四通八达,率先满足了东区水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快速集散和靓丽形象的需求,不仅为郑东新区“三年出形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对郑东新区的五年这样总结道:

短短的五年时间,郑东新区全面完成了“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任务。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教育发达的宜居区初步显现,一座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新城区正在崛起,一张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厚的“河南名片”逐步叫响国内外。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进程中的又一重大收获,是郑州市广大干部群众呕心沥血工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丰硕成果。

郑东新区的建设,大大地提升和改善了河南的形象,现在外地人到河南,来到郑州,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郑东新区这一幅全新的图画,应该说这也给了我们全省9800万人民一个鼓舞。

赵建才(郑州市市长、郑东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如是说:

作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郑东新区各大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亮点凸显;市政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呈多元化趋势,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城市管理水平跃上新高度,发展环境不断开创新局面,逐步成为市场化进程最快、市场秩序最好、政务服务最优、行政效率最高的创业发展区。

可以说,经过五年的建设,郑东新区已经建设成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功能比较完善的、建设标准比较高的一个现代化的新区。随着郑东新区的建设发展,郑东新区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提升了河南、郑州在国内外的形象和影响力。

程健君(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如是说:

白天看博物馆,晚上到郑东新区看一下,然后再到少林寺转一转。这是河南的三个亮点。一看博物馆厚重,有文化;二看郑东新区有水平,多现代化;再到少林寺一看,说河南人不敢惹,都会打架。这基本的感受都有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