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核桃树门与水牛张
汉园新诗文丛·缘起
老师留下了那把旱烟
图片新闻
神奇的俏色玉雕艺术
路是无限宽广
裸婚
图片新闻
听 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听 雨

梅桑榆

淅淅沥沥,沙沙簌簌刷刷……雨是一曲无字的歌,或温柔,或凄婉,或热烈。潇潇的春雨如同柔美的小夜曲,绵绵的秋雨如同凄凉的琵琶独奏,而滂沱的夏雨则如无字的浩歌……雨声可以催眠,可以惊梦,可以搅起你的愁绪,也可以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余光中先生说:“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也许正因为如此,古今的诗人才爱在雨中吟诗,在诗中状写雨声,当然少不了抒一抒听雨之情。

春雨之声是温柔的,哪怕是在料峭的春寒之中。当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于润物细无声的同时润湿了你的屋顶,在屋檐下唱响了淅淅沥沥的雨歌,惊醒了你的残梦,你大概也会情不自禁地赞一声“好雨知时节”,而后在雨声中遐想那被春雨滋润的开始复苏的万物吧。春雨之声给人希望,使人欣喜,不然年已垂暮的陆游于失眠通宵,卧在小楼中听了一夜春雨之后,怎还会有兴趣于清晨听那深巷中传来的“杏花——杏花——”的叫卖之声?

秋雨之声是凄凉的。也许窗外还有几点余红,一抹残绿,但你于那潇潇簌簌的雨声中,心情很难不随之黯然。“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随雨到心头”,随秋雨之声来到心头的往事,恐怕不会是情炽如火的初恋,或辛勤换来的成功,而多半是几番坎坷,一次失意吧。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诗作中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语,我读后一直未忘。其原因大概是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透露出的悲凉意境感人至深。我想,司空曙此诗的灵感,也许正是从那簌簌潇潇的秋雨之声中获得的吧?

夏雨之声是热烈的,只要不是那可以酿成灾害的台风暴雨,都会使我们心悦神舒。当大雨在我们的屋顶上嘈嘈切切、酣畅淋漓地奏完了一曲之后,我们听着街上那铮铮淙淙的余韵,心情总要为之一振。因为那音乐为我们赶走了溽热,涤尽了尘埃,迎来了凉爽与明净。如果已是晴热逾月,我们更会为久旱逢甘霖而欣喜。

与夏雨之声相反,冬雨之声是萧瑟的。你如果是独处异乡的异客,于日暮天寒、冷雨敲窗之际,恐怕只会平添思乡的愁绪;你如果是为衣食忧的寒士,那滴滴答答的雨声便如同敲在你的心尖,扰得你难以入梦;你如果是一只独往独来的孤鸿,那无休无止的雨声就像一堵高墙,彻底隔断了你与尘世的联系,使你觉得更加孤独无依。

雨是可听的,余光中先生说的不错,但雨又非人人可听。于酒肉臭的朱门中整日醉生梦死的人,无论那雨是打在新荷、梧桐,还是打在芭蕉上,都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于愁温饱的寒门中整日为生存而茹苦含辛的人,也不会对雨声有什么兴趣。留心雨声的人,大概需得衣食无虞,并且有一间可以挡风避雨的陋室,倘若这陋室的主人有一分闲情,几分逸趣,那么,这陋室便是他欣赏雨声这天籁的“包厢”。那平时不尽如人意的陋室,会因雨声而让你感到它是一片舒适的领地,是一块自由的乐土。窗外那潇潇的春雨、滂沱的夏雨、绵绵的秋雨、霏霏的冬雨,只能影响你的思绪,却不能干扰你的生活。你可以在这“包厢”中泰然闲坐,听雨品茗,于雨声中思你之所思,想你之所想,或抚今追昔,或感事抒怀。你若是个诗人,还可以立在窗前,看着窗外如丝的细雨,像晏几道那样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时,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实真是一无所有但却“穷且益坚,勿坠青云之志”的寒士,哪里敢企盼“广厦”?能有一间窗未破、顶未漏的陋室足矣。因为有了这样一间陋室,他便可以“风雨不动安如山”,可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如果他有兴趣,当然还可以听一听一年四季的雨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