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场村思变得发展
图片新闻
“藕官”毛路军
强化道路防汛 确保安全畅通
把群众得实惠作为“创争”落脚点
“双提高”工程 迎接郑州验收
图片新闻
降门槛 升标准 保安居
新郑市:村村都有监委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因地制宜巧刨金
南场村思变得发展

本报讯(记者 陈扬 万斌)“过去南场村,环境脏乱差,祖祖辈辈只知道守着二亩地过日子。现在看俺村,柏油路四通八达,村容整洁,村里人做生意、跑运输、搞养殖都没闲着。这两年人均收入都在9000元以上。”近日,记者在新郑市观音寺镇南场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石荣德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向记者讲述小村的变化。

南场村和观音寺镇区紧挨着,豫01省道从村中间穿过,地理位置相对不错,然而南场村在观音寺镇一直“数不着”。看着地理位置不如南场村的发展了、致富了,南场村两委、村民在眼热之余,也开始思考,南场怎么办?“要致富,先修路”。从2008年开始,南场村新修道路3.5公里,所辖四个自然村主干道全部实现路面硬化,硬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自从俺村修路以后,路得劲了,干啥都方便了。”搞运输的村民唐跃亭说道。

在修路的同时,针对村里土地肥沃的优势,村两委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0万元,建成了30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优质小麦种植技术,全村优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该村被新郑市评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以前都是靠经验种田,现在是靠科学种田,村民咋能不富裕?”种粮大户柳水法笑着告诉记者。

只靠种田,村民富裕有限,村两委又把目光瞄到了村里传统的禽鸭养殖产业上。在该村一家孵化场,记者见到一排排白色的机器成列成行。“这是我们的新式孵化机,”场里负责人介绍说,“以前的规模很小,后来村里帮我们联系到了新郑市科技局,在他们的帮助下,通过设备更新、品种改良、工艺改进,鸭的出壳率上升7个百分点,鸭苗质量、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生产也由以前的人工化到现在自动化。”养鸭的人多了,村里又成立了“永盛良禽鸭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新机器148台,固定资产达600多万元。合作社的鸭苗不仅供应新密、长葛、禹州等,更远销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辐射大半个中国,带动村里70多户农民参与种蛋供给、鸭苗运输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