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场村思变得发展
图片新闻
“藕官”毛路军
强化道路防汛 确保安全畅通
把群众得实惠作为“创争”落脚点
“双提高”工程 迎接郑州验收
图片新闻
降门槛 升标准 保安居
新郑市:村村都有监委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藕官”毛路军
成立莲藕生产合作社

本报记者 白 云 高 凯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富了才是富。”新郑市和庄镇韩庄村党支部书记毛路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莲藕种植,短短几年的时间使村民摆脱了贫困面貌,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引进新品种

2002年韩庄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里发展莲藕种植300多亩。由于品种单一、产量低、品质差,加上种植户无序竞争、相互压价,每斤莲藕0.4元都卖不出去。此时一直在外经商的毛路军回村承包120亩荒岗建起了藕池,他四处打听走访,南下武汉“水生蔬菜研究所”洽谈,引进了两万公斤“鄂莲”5号新品种。

村里有些人听说毛路军是以每斤4元的价格引进的新品种时,都议论他太“傻”。面对多数群众的疑惑与不解,毛路军并没有动摇,他依然大胆实践、精心栽培。当年就创造了亩产8000多斤、单株最大重38斤、每斤3元的产量和价格“奇迹”。接着他推掉原来的高价莲藕订单,全部按当地品种价格,将自己的新品种莲藕低价卖给本村藕农种植,仅此一项他就比原来的订单损失了15万元。许多村民说毛路军吃了大亏,但他却说:“只要能给父老乡亲带来实惠,能让他们从此走上致富路,比我多得那点收入划算多了。”种上新品种的藕农每亩多收入两三千元,很多农户纷纷建起了自家的藕池。

为了更好地帮助藕农增收,打开销路,毛路军率先建起了全市第一家莲藕交易市场,指派专人管理、维护交易秩序,实行“三统一”:统一地点交易、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价格销售。他还自费跑遍省内外40多家蔬菜批发市场联系客商。为了管好市场,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总是把最后一户藕农和最后一个客商送走,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村里种的莲藕产量一年一个台阶,价格也从几毛钱一斤涨到了2元左右,全村的藕农都得到了实惠,尝到了莲藕种植的甜头,村里的莲藕种植面积现已发展到1300多亩。

看到种植户多了,毛路军又创办了“和庄镇莲藕生产合作社”,社员遍及10个自然村500多户藕农,并且不向社员收取任何费用。他还定期请市农业局的技术员到村里讲课,每当种植的关键时节,还组织会员到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种植、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领。不管谁家的莲藕出了问题,他总是不计报酬,随叫随到。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员每亩莲藕净收入增加600多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