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鱼水之情永难忘
《我的朋友孔丘》
《野西瓜》读后
八峰嶂寨
吕良伟自传
裸婚
成名总在无意间
山那边的孩子(国画)
松风终日来(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鱼水之情永难忘

刘宏伟

1984年“八一”建军节的前3天,我从西安陆军学校来到了赫赫有名、心驰神往的“铁军”部队。在“铁军”这座熔炉锤炼、砥砺的22个春夏秋冬,我见证了许多重大活动,曾有过太多的感慨和自豪。在有限的记忆长河中,“铁军”部队“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的真人真事至今历历在目,宛如昨天。

那是1994年刚过完春节的一天,春寒乍暖,在“铁军”部队“叶挺独立团”作战室,时任团长的贺德刚正在部署演习任务:“全军夜间训练现场会将在我部召开。我们要以战斗的姿态,坚决完成总部赋予的演习任务!命令炮兵营担负演习区域群众迁避任务!”我和营长刘云泉向团党委立下了“坚决完成群众迁避任务”的军令状。

所谓迁避,就是在规定时间内把演习区域内所有群众迁移到安全地带。随后,我营以摩托化机动方式开赴“战区”——豫西某县摩天寨地区。师政委杨中路直接对我营赋予任务:“三天之内掌握地形、道路、村庄和民情;演习开始以后,必须保证迁避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军令如山!我带领连长、指导员和村支部书记、主任,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标记村庄位置,了解居民数量,在两天半的时间里,基本掌握了预定落弹区的情况。在此后12次的实弹演习中,我营官兵废寝忘食、披星戴月、不辞辛苦,圆满完成了近20000人次的群众迁避任务。

不记得是哪一次了,迁避区的群众已经安全转移到了打麦场上。战机轰鸣,炮声隆隆,杀声震天,演习区内一片火海,狼烟四起。突然,一个村庄的上空烈焰升腾,惊呆了的群众突然醒过神来:咱村子起火啦!群众像疯了一样向起火的村庄奔去。正是演习时间,面对失控的人群,我以少有的语气向群众吼道:“谁也不许越过警戒线一步,烧毁多少财物,部队加倍赔偿!”也许是我的威严,也许是群众的憨实,人群中低声的哭泣之后,竟是一片出奇的静默。“情况解除!”大约晚十点多的时候,我组织全营官兵将群众安全送回了村庄,以最快的速度将火扑灭。房屋被烧的村民,得到满意的全额赔偿。我又组织全营伙食单位、118名党员为他家送粮、捐款,很快稳定了群众情绪。

最后一次演习,也是正式演习。军委、总部首长来了。上级首长下达了“严密组织、精心指挥、全力以赴、万无一失”的命令。离演习还有56分钟,“上石板沟村一产妇临产,坚决不出房屋”。接到报告,我的脑袋“嗡”地炸啦。我命令司机:以最快速度向上石板沟开进!半个小时,炮车飞一般地“跑”完了12公里的山路。我几乎是跳下炮车,不顾一切地奔向产妇房间。村支书到了,村妇联主任到了,产妇的丈夫站在床前……“将架子车改装成担架,被子铺厚,平稳抬行,赶快转移到安全地带!”我一边以坚定的口气命令,一边将200元钱放到产妇的枕边。野外,山风劲吹,12名战士用身体和雨衣围起的屏风内,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

部队演习结束了。济南军区转发了我们部队《“赶”群众走为“感”群众走》的经验,集团军文工团还编演了《金老汉下山》的山东快书,我营被上级评为演习群众工作先进单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