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三味“后悔药”
《卧底警察》
吕良伟自传
崇尚“四”字有根源
平顶山手记
裸婚
夏日蝉歌
夏日的河(摄影)
松风泉韵(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夏日蝉歌

王琳宝

桐花初落时节,在春末的鸟语里,耳边忽闻蝉歌。

那细细的 “吱、吱” 声,宛如撕绸裂帛不绝于缕,从翠绿的春树间逸出,像是村野风景的画外音。我瞪大眼睛瞅了半天,也未发现蝉的踪影。据我所知,若依时节,现在上场的小生灵应该是蟪蛄罢。只有到了夏至才是黑蚱蝉,暑伏中后期才是蛁蟟,夏末才是呜蜩呢!

孩提时,乡村人家连个收音机也没有,蝉声就是动听的音乐,时时撩拨着我天真好奇的童心。夏日清晨,上学路上,蝉声稀疏,仿佛个唱,尚能分出东南西北来。一俟正午,烈日似火,乡亲们午饭后都在歇息。此时蝉儿的大合唱恰好开始,就像学校或部队里集体拉歌一般,村外树林里蝉歌未休,村庄槐树榆树上便又和声骤起。真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蝉歌声声,搅得小伙伴们心痒难耐,霎时便起了捉蝉的雅兴。马尾是捕蝉器具的首选材料,只是获取此物要冒马踢之险。几番惊心动魄之后,捉蝉工具便大功告成。随后我们就各执工具,赤脚而行,像猴子一样敏捷地爬树攀枝,瞭望观察、锁定目标、挥杆套蝉。不大工夫,许多蝉儿便成为囊中之物,叽叽喳喳在我们的口袋里鸣唱。此法比夜间打着手电在树林里捉蝉蛹要新鲜刺激,因为它们刚出土未及蜕皮,爬行笨拙,几乎是手到擒来。还有一种类似群体狂欢的捉蝉方式,就是天黑以后在大树下燃起篝火,然后大人小孩爬到树上用力猛摇树枝,那些惊呆的蝉儿便哇哇乱叫,趋光落地,树下的人唾手可得。一时间,蝉声笑语回荡在乡村的夜风里,令我们天真的童心如痴如醉……

收集蝉蜕也是件极有趣的事。它们既可配伍入药,又可珍藏把玩。那些蝉蜕零星散布在树干枝丫间,仿佛弱不禁风,吹弹可破。它们薄而透明,在斑驳的阳光下泛着诱人的金光。它们既像蝉的今生孤影,又似蝉的前生幽灵。只可惜魂魄早已飞逝,仅余下美丽的外皮,就像海滩上的空贝壳,将无尽的心事托付给一缕清风。

蝉是夏日乡村最富生气的精灵,茂密葱茏的田野和乡树是蝉的极乐之园。然而在城里,它们的生存空间一再被柏油马路和高楼大厦无情地压缩,以至于很少见到裸露的黄土。因此蝉的歌声日渐稀缺,只有在一隅园林里方可听见。城里堆金砌玉的繁华,车水马龙的便利,固然使人类舒适有加,但对于在地下蛰伏多年,有朝一日才到世上度过短暂一夏的蝉儿来说,又意味着些什么呢?

岁岁夏日,年年蝉歌,那熟悉的旋律不因红尘浊世而有丝毫改变。久而久之,由蝉及人,由蝉及禅,我恍惚听出了一丝佛教的意蕴。原来佛教里蝉禅一脉相通。此有一联为证,其上联为:蝉惊僧梦,佛曰:知了,知了。其下联为:舌灿莲花,众拜:如来,如来。若由此联生发开去,我想蝉儿一生在地狱里历尽磨难,正是为了求得譬如朝露的机会,在夏日里慷慨放歌,以完成生命的轮回。一旦这项使命如约履行,蝉也便无怨无悔。小小蝉儿身上,似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风范!“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法布尔极精到的比喻,囊括了蝉的一生。更无须说北美洲的十七年蝉了。

蝉儿虽小, 自古寓意高洁之风。文人墨客多以蝉喻己,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当是清华人语;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则属患难真言;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却是牢骚之话。这三位诗人的咏蝉名作,虽皆工于比兴寄托,却因作者地位、际遇、气质不同,呈现出迥异的诗风,构成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无愧唐代文坛“咏蝉”诗之三绝。

另外,蝉在中国古代还象征复活和永生,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玉蝉置于亡灵口中以求庇护和涅槃。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不仅在古代说服了吴王阖闾罢除兵戎,而且在今天依然老幼皆知。小而平凡的飞虫,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怎是一个“蝉”字了得!

七月流火,悠悠蝉鸣,如歌似诗,共鸣我心。我在林中漫步,让蝉歌屏蔽俗世红尘,默默在蝉歌声中三省吾身。追忆童年捕蝉即为解馋的幼稚,感恩人到中年由蝉思禅的成熟,浮想夕阳桑榆的快意温馨,顿觉人生百味杂陈于心。为了驱走喧嚣都市带来的心浮气躁,让我们走向乡间的山林,去体味“蝉噪林愈静”的境界吧,它会使人思索人生,禅悟世事,忍别浮名,忘却烦恼,在心灵中开拓出一方天地人和的恬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