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8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直击迁安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直击迁安路
最后一顿团圆饭最后一叩拜先祖 最后一夜难入眠送行:割不断的思乡情愁迎亲:以后就是新郑人了新家:陌生地上新生活
▲新村移民正在学习使用天然气灶。
▲端起酒碗干一杯,送上亲人最真诚的祝福。
在院子里,村民们在整理要带的东西。
移民李花阁一家高高兴兴地走进新家。

核心提示:

75辆货车、29辆客车,这支数公里长的车队,浩浩荡荡从淅川县金河镇观沟村驶出。8月10日,村民们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故乡,来到365公里外的新郑市。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把丰碑刻在了青山上,把功绩留在了绿水里。在移民搬迁的前一天,记者一行四人赶到这里,与他们共同感受了这趟移民之旅,用笔墨、镜头记录下他们临别时的难舍难分,见证他们即将开启的新生活。

离别:在故乡的最后一天

最后一顿团圆饭

中午时分,为了给村民们送行,很多亲戚从四面八方赶来,分享临行前的美好时光。

41岁的村主任全文中的告别方式很豪迈:老全夫妇、儿子、亲戚,以及乡亲一共10多人围坐在餐桌旁,桌子上摆放了十多个大碗小碗,还特意准备了啤酒。“来来来,大人小孩都倒上……干了!”全文中端起碗示意在座的人,“来,干,这是在老家的最后一顿团圆饭了!”

在座的人几乎一起干了碗里的酒。“吃菜,多吃菜,吃完就是新郑人了。地方好,房子也好,别念着老家了。”话音落了,可没人动筷子,“饭菜再丰盛,也是吃不进啊!”……

最后一叩拜先祖

全子成整理完要带的东西,太阳也快要落山了。凉快了一会儿,他喊上两个堂兄弟,去村头儿的祖坟里烧烧纸。76岁的母亲也执意要去,还有儿子和其他亲戚。十几分钟后,一家人来到了祖坟前。全子成拿出烧纸点上,青烟袅袅。一家人挨个跪在坟前,三叩首。

“爷、爹,俺要搬走了,这回走远了,回来的机会不多了,今儿来看看你们。”全子成说完点上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地闷响着,为了最后一别。此时,村民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跟故人道别。“昨天都烧过纸了,可还是忍不住,再看一眼吧!”……

最后一夜难入眠

清凉的山风阵阵吹过,移民搬迁前的最后一夜,孩子们睡着了,大人们却难以入睡。“睡不着,想起明天就要离开这块土地,心里不美,不知道以后会咋样。”

84岁的周女扎老人也没睡着。在自家院门口,她坐在板凳上凝望着远方,看了一夜。“闭上眼睛就能想起去世的老伴,马上就要离他很远了。”老人说。

老人的儿子也没休息,他和妻子来到灯火通明的停车场,与村里人说了一夜的话,商量搬家以后找点生意做做。

8月9日,观沟村,一个难眠之夜。

送行:割不断的思乡情愁

早上5点,天微亮,观沟村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一夜未眠的村民们面带疲倦来到停车场,每人都带着一个大红牌子,上面印着烫金的“移民光荣”四个字。

“喂!老李啊?马上就要走了。”一个接一个的问候电话姗姗来迟。“下次来新郑玩吧!让你见见俺的新家,可美了,都是小洋楼,放心吧!”……悠扬的电话铃声不绝于耳,是来自远方亲朋的问候。

5点40分,搬迁仪式正式开始,村民们根据号码牌找到了自己要坐的客车。“东西都带齐了吗?别哭了。”隔着车窗,邢金英拉着亲人的手,止不住流下了泪水。“闺女一走,俺这心也跟过去了。”邢金英擦着眼泪说,“走了以后,再见面就远了。”

鞭炮响起,车辆缓缓移动,移民们纷纷把头伸出窗外,想再多看一眼故乡的田野山川,泪水模糊了一双双眼睛。车队行至淅川县金河大道,两旁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少年们舞动着花环,老人们默默地挥手,送别家乡的亲人。大街两旁挂满了鲜艳的标语,字字情深意切:淅川是你们永远的家!

迎亲:以后就是新郑人了

记者坐在2号客车上,与移民一起登上开赴新家园之路。当客车缓缓驶出淅川县城时,车上一名村民大喊一声:“以后咱就是新郑人了。”车上顿时沸腾起来,村民们开始讨论以后的生活。

7点10分,在西峡服务区,车队停下来休息,“妹子,吃个煮鸡蛋吧!”全万林看到给村民发晕车药的3号搬迁车副车长张玲,从兜里掏出几个茶叶蛋。“大哥,我不饿,您吃吧!”“吃个吧!这是俺自己养的鸡下的蛋。搬家了,鸡带不走,就煮了几个鸡蛋。”全万林不由分说,塞给了张玲,“都是一家人,吃个鸡蛋有啥?嘿嘿!拿着吧!”

76岁的全荣宗与记者挨身而坐,车上的人由于一夜无眠,不少都有了困意,而他却一直望着窗外的山川。“别看俺老,可比恁小伙子的精神好,根本都不瞌睡。”老人一直紧握着手里的旱烟,“你想想,俺等这一天等了7年,也不知道新家啥样。晚上到了新房子,再踏踏实实地睡上一觉。”……

15点,车队到达新郑薛店高速路口。在这里,高速公路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多时,并开辟了一条移民专用绿色通道,车辆依次进入新郑这座千年名城。彩旗飘飘、锣鼓喧天,“滔滔丹江水,浓浓移民情”、“同饮丹江水,永远一家人”等标语醒目异常,新郑人民用最浓的热情欢迎着自家人。村民们纷纷欠起身,欣喜、好奇地打量着今后生活的城市和这些可爱的父老乡亲。

“新郑就是好啊!你看看人们多热情啊!这下算是放心了!哈哈!”沉默了一路的肖书祥开口了,那颗忐忑不安的心也落了地。其他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老乡们,新郑美吧?”

“美!”

“改明儿等你们安顿好了,俺拉着你们去黄帝故里,咱也去拜拜祖去!”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师傅啦!”

“客气啥?以后咱就是一家人啦!”

“对!说的太好了!”

司机李现周和村民们说着笑着,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淌着,距离新家也越来越近……

新家:陌生地上新生活

15点10分,移民车队抵达新郑市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仿佛是上天赐予新村人民的一场洗礼,村民们也顾不得瓢泼的雨,径自走向自己的新房。

“这就是咱的新家?”望着崭新的住房,全荣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排排漂亮的西式别墅,洁白的墙壁、红色的屋顶、宽敞的客厅,他走进家门,东摸摸,西看看,眼前的一切,如梦如幻。“老家的房子都几十年了,土墙四处裂缝,一下雨就担心砸在里面。这是俺见过的最好的房子,真是不敢想啊!”说起自己刚从陕西打工回来的儿子,全荣宗老人满脸的兴奋:“这以后就在家门口挣钱啦!刚好娃子没结婚,回头寻个新郑媳妇呢!”……

尽管不少村民早就来看过房子,但再次来到这里时,感觉却大不相同,所有设施一应俱全,街道整洁干净。“在这里住太舒坦了!”村民全克礼感叹道。搬家前,他曾两次来到新家看过房。他说:“这里比老家强得太多了。新家位置好,就挨着薛店镇,做生意很方便。离县城近,骑上摩托车,半个钟头就能到。我还打听过,这附近企业不少哩,去打个工也很方便。”

让他感动的是,新郑市的包户干部早早地就给他送来了米、面、油、各种蔬菜、天然气炉灶、对联和鞭炮。“他们考虑得太周到了,这些东西,足够用一个星期。”全克礼说,“你看,还有‘有困难找政府’的通讯录呢!”大货车开了过来,他刚想爬上车搬运物品,几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您休息吧,我们帮您搬。”一拨又一拨的志愿者前来帮忙,有的搬东西,有的打扫房间,不少邻村的群众也自发地加入志愿者队伍给新邻居帮忙,感动得全克礼不住地道谢:“搬家都不用我们动手。”

“砰……”天然气灶上几股蓝色的火苗熠熠跳动。79岁的全俊升老大爷脸上笑开了花。想起刚才的小心翼翼,全大爷觉得不好意思了:“以前都是用柴火,没用过这个,这真是太方便了!以前在家,早上拢个火呛得满屋子烟,咳嗽声传几里地,眼也熏得不行。”

这边全大爷刚学会使用天然气灶,隔壁朱老多便拉着民警进来了。“俊升叔,赶紧问问你户口的事儿,人家警察有预约服务。”“预约服务?真的?”“是的,老乡,千真万确!”民警刘书民大声地回答道。

他告诉全大爷,新郑市公安局在观沟移民新村设立了警务室,每天派专人协助镇派出所对移民户口迁移、身份证办理、机动车迁移手续办理、驾驶证换证等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实行专项服务和预约服务。“为俺排忧解难了呀!真好!”在场的人乐得笑开了花……

观沟新村鞭炮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节日般的欢腾。和谐的搬迁让所有人铭记住了8月10日这一天,而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移民们也怀着希望开始了新生活。

夜幕落下,记者一行四人也结束了本次南水北调移民的采访任务。本以为在采访过程中能够见到不少潸然泪下的场面,然而更多的是观沟移民可掬的笑容和开创新天地的坚强。

“娃子,进来喝口水,洗洗吧,凉快凉快!”

“村长,到那边以后,你可得当好致富带头人啊!”

“去了新家,俺好好打工,给家里拾掇得劲!”

……句句问候渗入心田,琅琅誓言重于泰山。随行的记者们也为移民请出心底最真诚的祝愿:

高凯:移民的纯朴,新郑人的厚道,是我往返淅川和新郑之间最深的感受,相信两家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赵丹:丹江碧水一线牵,淅川新郑心相连,来到了新郑,我们就是一家人。

刘冬:当我喝上优质的丹江水的时候,我会记住这个村庄,这些村民,因为水坝的加高,才能让甘露滚滚北上。

刘栓阳:照片是静的,人心是动的。从淅川到新郑,我用镜头记录了两地人民的深情。

本报淅川专电记者 高凯 刘冬

赵丹 陈扬 刘栓阳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