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9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市民办幼儿园年度检查公告
为了顺利和谐搬迁
淡淡祝福 浓浓亲情
点点滴滴为移民
为了一渠清水向北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为了顺利和谐搬迁
移民特派员监工忙新郑群众热心肠

当镜头对准移民的时候,许多人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或是党员或是群众,或是干部或是农民,为了移民平安、顺利、和谐搬迁,他们都在默默付出,无私奉献。近日,记者兵分数路,走进新郑,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成为解读这次大移民的另一个视角。

各级领导干部齐上阵

8月10日上午,距离移民搬迁到新郑的新家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新郑市领导再次深入到移民新村的超市、村卫生所、村两委办公室和村民家中进行察看,已经记不清这是新郑市领导第几次深入建设现场了。

在移民安置工作中,从前期选址、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时工程进度、房屋质量等方方面面都牵动着新郑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心,亲自参与房屋规划设计、亲自上阵指挥工程建设、亲自下手找出下水道的漏水点……

7月31日,记者到观沟移民新村采访建设情况,联系了新郑市薛店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镇里的领导干部就在工地上,不用联系,你直接去就行了。

正午,顺着一个建筑工人指引的方向,记者找到了工地上的“办公室”,门开着,里面一张简陋的桌子、几把高低不一的凳子,几个人正在商量着什么。记者敲门的同时询问:“听说镇里的领导干部就在工地上办公,请问……”没等记者说完,一个坐在小板凳上的中年男人应声道:“我们几个都是镇里的!”只见他皮肤晒得黝黑,原本黑色的皮鞋上沾满了灰色的水泥,挽到小腿的裤脚上沾着点点泥巴。看到记者疑惑的眼光,他诙谐地说:“怎么,看着我们像建筑工人吧?”声音有些沙哑。得知记者来意,他熟练地向记者介绍起移民新村建设情况来。

三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气温超过37℃,在室外待不到5分钟就是一身汗。这个办公室里同样闷热难当,见屋里有一个空调,记者不解地问道:“有空调怎么不开呢?”“电压低,要是用空调会影响工地上的用电。”旁边一位乡干部回答说。

采访结束,一位乡干部为记者送行,他告诉记者,从移民新村建设伊始,他们乡、村干部就盯在工地上,“移民做了那么大贡献,得让他们住上好房子。”他说。

移民特派员监工忙

李瑞喜是淅川县金河镇观沟村的移民,从新郑市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开始建设,老李就被村民推选为迁安委员会的主任,当起了“移民特派员”, 其任务是参与到移民安置点的建设,监督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并每隔半个月向家乡的乡亲们汇报一次新家建设情况,然后再将乡亲们的要求传回到工地上。

每天吃过早饭,李瑞喜拿着一把尺子就上工地了。“我们先是用眼睛看,看水泥标号用的对不对,瓦平不平,粘得牢不牢。再用尺子量,看实际施工和监理说的尺寸、用料一样不一样。”李瑞喜告诉记者。晚上他也不闲着,在工地上转转,找工人们聊聊,了解了解第二天的施工安排。半个月一汇报的时间到了,就带上自己的工作成果回到淅川向乡亲们汇报。一回到村里,李瑞喜就走家串户地介绍新郑移民安置点上的建设情况。“新家盖得确实不错,大伙儿都可以放心了。”每次从新郑的新家回来,他都这样给家乡的父老乡亲说。

随着移民群众的顺利搬迁,李瑞喜也给了乡亲们一个圆满的交代,将卸去“移民特派员”的职务。

新郑群众热心肠

提起周木虎,在薛店观沟移民新村建设工地上待过的淅川观沟移民没有不认识他的。

周木虎家住薛店镇岗周村,岗周村有个大水囤,每天在固定时间都向村民们放定量的生活用水。自观沟移民新村在岗周村西边开始建设,周木虎闲着没事,就到移民新村建设工地转悠转悠。去年冬天,他发现,移民代表用水很不方便。想着人家是因为要解决自己这里的缺水问题才搬迁的,周木虎就坐不住了。他找来两个大水壶,装上水,蹬着三轮车给他们送去。有时候水冻成冰块了,他就把冰块送去。整个冬天,早上从被窝里醒来的妻子,总是迎来满脸通红、嘴吐寒气、头冒热气、送水回来的周木虎,他擦掉脸上的汗珠,乐呵呵地笑着说:“我做健身运动回来了。”看着50多岁的他整天骑着车送水,家人心疼了,非让他“罢工”。“劝也劝了,但是他不听。”周木虎总是对家里人说:“他们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我们能帮他们就得帮。”慢慢的,家人就让步了,“他一个人送水挺累的,只要有空,我们就帮他送。”

扁担挑水两头搁,顾得了这一头,顾不了那一头。周木虎家的水也是定量的,水紧张,咋办?周木虎就制订了个节水小计划,比如淘米水浇菜、一盆洗脸水几人用等。“总不能让移民们没水吃。以后,我们就是乡里乡亲了,更应该互相帮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