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痛悼舟曲之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河同泪寄哀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山河同泪寄哀思
汽笛长鸣 士兵有泪 汽笛长鸣 大地同悲

舟曲,你可曾记得?从灾难袭来的那一刻起,你哭过多少次?

此刻,让我们陪伴你,把悲伤的泪水洒尽,为至爱的亲人送行。

酥油灯已燃烧了七天七夜,幸存者正在为逝去的亲人祈祷。

用清泉为逝者擦净身体,用简易担架把他们抬出泥淖,把一只公鸡绑在担架旁——这就是舟曲最隆重的送别。按当地习俗,逝者灵魂会跟着公鸡一起走,不再留恋过去——这就是生者最大的欣慰。

舟曲,8月15日10时整。

一声长长的低沉哀鸣,啼血般在高山峡谷间久久响起。

这一刻,国旗半垂,草木含悲,大地呜咽。

这一刻,几千名静默肃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脱帽、垂首……

这一刻,泪水,不可抑制的泪水,从头发花白的将军眼角悄然溢出,从满身泥浆的士兵脸上无声滑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今天,这些铁骨铮铮的军人,哭了!

汽笛长鸣 将军有泪

站在哀悼现场第一排的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关凯,满头白发的他在人群中是那么显眼。作为军队和武警部队舟曲抢险救援联合指挥部的总指挥,沧桑憔悴的将军,眼含泪水。

舟曲抢险救援7天来,500余名身先士卒、深入一线的将校军官成为部队救援的主心骨和带头人。这其中,有32名将军。

白天,他们顶着烈日酷暑深入现场,带领官兵全力搜救。

深夜,他们通宵达旦研究救援行动,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

8月8日中午,兰州军区副参谋长李星和政治部副主任王文杰带领先遣部队一抵达舟曲县城,马上组织部队打捞水上漂浮物,疏通县城被堵的桥梁。两位将军跳入过膝的洪水,带头扛抬木头杂物。

8月9日上午,三眼村发现生命迹象。在一线指挥抢险的武警甘肃省总队政委刘武周密制定搜救计划,指挥部队成功实施凿洞施救,帮助受困群众脱离险境。

厚厚的淤泥堵住了舟曲县城区的咽喉要道,救援物资和大型车辆无法及时送达救援一线。某集团军政委范长秘率领某部180名官兵,历经14小时昼夜奋战,终于打通了这条灾区救援的“生命线”……

将军有泪,泪洒大地为人民。

汽笛长鸣 士兵有泪

在距离哀悼现场不到200米的挖掘现场,站在泥泞的废墟上,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18岁士兵陶腾和他的战友放下铁锹,摘掉口罩,直直地站在那,泪水溅落。

自8月8日到达舟曲后,陶腾号召团里所有“90后”战士组成一支“90后突击队”。这支由46人组成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年轻队伍,时时处处冲锋在抢险救援的最前面,成为抢险救援的生力军。

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某炮兵团19岁战士张文的双手这些天已经磨出了六七个血泡,为了干活使上劲,他一直不肯戴上手套:“人命关天,争取一秒是一秒。”

炮兵团这次参加舟曲救援的官兵中有将近一半是“90后”士兵。也许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就在转战舟曲之前的8个小时,在玉树地震灾区持续战斗了3个多月的他们刚刚回到驻地,甚至没来得及换身衣服……

8月8日那天,在一幢损坏严重、随时可能倒塌的楼房内,3岁的藏族小孩秦格拉被夹在石板中。当孩子生命垂危之际,张文治被战友用绳索放下后,不顾钢筋、石板擦伤,忍着疼痛爬进去,将孩子成功救出……

士兵有泪,因为他们是人民的子弟!

汽笛长鸣 大地同悲

置身于一片悲痛的迷彩绿之中,武警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王伟低着头,泪水四溢。

当周围的人逐渐散去,心沉得厉害的他,仍站在那里。

他想陪陪她,陪陪在这场灾难中失踪至今、怀孕一个多月的妻子。

8月8日零时06分,王伟手机上的一个未接电话,成为这个年仅27岁小伙子心中永远的痛。

那一夜,舟曲县城,正在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深深伤害着。

那一刻,王伟正带领5名战士在舟曲县看守所紧急转移犯罪嫌疑人。

可惜,妻子在无边黑暗中打给王伟的最后电话,他却没有接到!

从此以后,这个电话王伟再也无法拨通!

这些天,王伟带领战士一直在三眼村泥石流废墟上挖掘被掩埋人员。400米之外,就是妻子张蓉的家,那里至今仍泡在泥水之中,居民几无幸存。

这些天,这个“狠心”的男人甚至没有去找过妻子:在8日那天凌晨,在那样的情景下,在电话一直不通的时候,王伟也许就已知道,妻子没希望了!

8月8日,在王伟夫妻此前的故事里,本应是一个美好的记忆:两年前的这一天,舟曲群众到武警中队慰问官兵,性格开朗的张蓉和王伟坐在一起聊天,初次相识,一见钟情。

这些天,王伟从早到晚一直拼命干活,累得受不了了,就枕个挎包,躺在地上。眼睛一闭上,他仿佛就能看到妻子向他伸着手,叫着自己的名字……

“我不能倒!我要坚强地活下去!”抬起沾满泥浆的手,王伟擦去脸上的泪水……

军人有泪,他们永远与舟曲风雨同舟!

5时20分,天安门广场一片寂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手拿小国旗,有的胸戴小白花,怀着同样的心情,参加例行的升旗仪式,以及为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举行的降半旗哀悼活动。

5时25分,雄浑的国歌声骤然响起,它穿越黑夜,直奔黎明。五星红旗昂扬升起,现场观众抬头肃立,从人们庄严的表情里可以看到,他们满心都是对祖国的祝福,并将哀痛之情传递到千里之外的甘肃舟曲……

约2分钟后,国旗升至旗杆顶端,随即缓缓降下,停在半空。一些观众面向国旗,举起了手里的小白花。一些早起出门的北京市民也在天安门周边迅速聚集。这个神圣、庄严、肃穆的时刻,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这是继2008年5月汶川地震和今年4月玉树地震后,天安门广场的国旗第三度为普通国民而降。

来自北京一所大医院的王含说:“不管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玉树地震,直到现在的舟曲特大泥石流,只会让我们不断发现自己的坚强。”

降旗仪式结束后,现场一些群众久久不愿离去。一位男青年向大家展示了他制作的“风雨同‘舟’、威武不‘曲’”的标语(右图),随后,人群中喊起了“中国万岁,中国加油,舟曲加油”的口号。

此时,力量在这里凝聚,情感在这里共鸣。

原址将建纪念碑

镌刻所有遇难者名字

甘肃省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14日在与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连线时说,舟曲当地政府计划在8月7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原址建立“自然灾害科普基地”,并建“8·7”遇难者纪念碑,纪念碑将刻上所有遇难者的名字。

迭目江腾说,有网民建议在纪念碑前建一个藏族风格的玛尼堆,供参观者添放石头。他认为,这个建议符合藏族文化的特点,值得考虑。“这是对亡者的纪念,也是为生者祈福,让更多人一起祈祷和平安康。”

谈到在灾害原址建“自然灾害科普基地”的想法,迭目江腾说,舟曲当地政府计划暂时保留5栋泥石流里倾斜楼房的现状。“自然灾害科普基地”建成后,将写明该楼何时修建,多少人住在里面,该楼有多少人遇难,并标明楼里每名遇难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等信息。

8月15日,一名群众在舟曲灾区现场的悼念活动上。

8月15日,一名当地群众在舟曲灾区悼念活动上哭泣。

当日上午10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哀悼活动在舟曲县城关镇东街村泥石流灾害发生现场举行。遇难同胞家属及在场的所有群众深切哀悼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

泥石流致1248人遇难

截至15日16时,泥石流致使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累计门诊1498人,解救1243人。

甘肃接收捐赠1.06亿元

截至8月15日,甘肃省民政厅已累计接收舟曲救灾捐赠资金1.06亿元,物资折价2035.6万元。接收的救灾捐赠物资主要有1030顶帐篷,1000个睡袋,5.2万件矿泉水,5.34万箱方便面,1.5万斤面粉,3810箱火腿肠,3147张大饼,以及部分衣被、蜡烛等生活用品。目前已有80%以上物资紧急运往灾区。

灾区近日

有两次大雨

兰州中心气象台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说,预计17日至21日,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及白龙江流域将有两次较强的降水过程。

堰塞湖抢险

有重大进展

15日,被洪水淹没近8天的舟曲瓦场桥第一次露出江面,堰塞湖抢险取得了重大进展。记者走上桥头,看到武警水电部队60多台挖掘机正在江中心挖掘淤泥和沙石。瓦场桥至罗家峪泄流渠全线贯通,湍急的江水顺着江心奔流而下。

白龙江

发生超警洪水

受强降雨影响,四川岷江支流青衣江、涪江支流通口河以及甘肃白龙江支流白水江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洪水。白龙江支流白水河文县水文站15日8时水位涨至915.48米,超过警戒水位0.13米,相应流量172立方米每秒。

文图均为新华社发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