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路过一颗心
走向春天的下午
人生的意义
过这样一种生活
人类的愚蠢历史
聚散之道
毛泽东选秘书
名臣眼中的轻和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聚散之道

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可谓“二聚二散”。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自杀相威胁。没办法,范蠡只好同意。

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这可谓“三聚三散”。

范蠡每到一处,都能如鱼得水,功成名就,可谓有大智慧。但,即便如此,范蠡仍依然每次在名利面前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懂得及时舍弃荣华富贵,这一点,同样可以称之为大智慧。或许正因为范蠡有这三聚三散,后人才把他尊为财神。

智慧的左边是什么?是“聚”,是进取,是获得;智慧的右边是什么?是“散”,是舍弃,是求全。

摘自《吉林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