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街创新举措选拔“良驹”
郑州有个“爱情角”
马渡人的幸福生活
紫竹小区换新颜
推出“五小”整治示范街
多措施搞好税源经济
安全治安天天抓
拆除陇海铁路沿线违章建筑
垃圾楼院变成宜居小区
拟实施“便民自行车项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马渡人的幸福生活

马渡人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李郑懿

金水区龙子湖街道办事处马渡村是黄河岸边的古老渡口。祖祖辈辈的马渡人“在水一方”,在薄土地上刨口食。

而今, 2000多马渡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渡口”,走进了新的时代。

穷乡僻壤变身“乡村公园”

沿着新修的鸿苑路驱车北行,扑入眼帘的特有“标签”显然在提示进入马渡地界了——

绿树遮阴,花儿招手,红蓝相间的马渡新村别墅群在一片绿色的“地毯”上崛起,成片成片的美国大樱桃、突尼斯石榴散发出不凡魅力和活力。乡亲们这几天正忙着告别窝窝棚乔迁新居呢。“目前的搬迁户已超过2/3,到年底,所有村民都将住进马渡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杨顺合满脸兴奋。

新农村建设提速给马渡人带来无限生机。2008年,马渡人刷新理念,创新模式,牵手河南金城有限公司,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走出一条“利用民间资本,运用商业模式,建立农业观光园区”的新路子。而今,新马渡雏形已现,农民住上别墅,产业结构升级,新开发的马渡“乡村公园”正以其溪塘水面,鸟语花香,荷塘月色,蛙声阵阵的田园牧歌式风光吸引大批都市人居家创业。

“编外村民组”彰显新魅力

叶永刚的“第一身份”是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研究员,而第二个身份则是筹备中的马渡村村民第二小组成员。

按照新农村村庄规划布局,马渡人新开发了人才基地,专门吸引科研人员和教师落户马渡,每人可以在头三年免费租用2分耕地做实验基地,同时,“荣誉村民”发挥所长,分别承担着种养殖技术顾问。叶永刚自去年落户马渡后,利用星期天为村民们讲解美国大樱桃的剪枝、嫁接技术,已带出了16名高徒。

在马渡人才基地,像叶永刚这样的荣誉村民已经拥有70多名。人才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有不可估量的灵气。

一“马”当先靠“机车”

透过“树木”看“森林”,马渡人的最大感慨还是他们的战斗堡垒村党支部。大伙儿说,村里事情大家管,讲民主;关键时刻党员上,讲奉献。自从1996年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无一变动,这就是团结稳定的最好明证!

抚今追昔,马渡人有三个忘不掉——鱼塘曾经是马渡人的“生命线”,最多时有3700多亩,家家都有鱼塘。新农村规划实施阶段,需要填平鱼塘。谁先动手呢?党支部书记杨顺合先平,村里70多名党员先平。结果,短短两个月,3700多亩鱼塘便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全部填平了。

村民大会开到省人民会堂,这在马渡也是一次大手笔。2008年与金城公司合作搞开发,在审议8项决议时,党支部“突发奇想”,决定把会场“搬”到村友好共建单位省人民会堂开。“变化的只是会场,而开阔的却是大视野和新观念。”杨顺合感慨地说。

鸿苑路是直通黄河大堤的主干道。“要想富,先修路。”大道理谁都明白,但涉及修路要拔掉即将成熟的玉米时,村民免不了要观望。先铲除谁家的?还是党员干部!一夜之间,几亩玉米在青苗补偿费还没到位的情况下,就顺利地给致富路让路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