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迎来民调时代
鬼神的寄托中既没道德也无官德
手术室医生集体出逃
构建以郑州为核心的
战略支点网络之路径
坚守或逃离是一线城市年轻人遭遇的两难之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坚守或逃离是一线城市年轻人遭遇的两难之境

北京的夏天,早上8点,太阳已老高了。从四惠到大望路这短短的几站,坐公交需要三四十分钟。“北京太大了,不适合生活和工作。公司在中关村,客户在国贸,坐地铁一个多小时。同样一个小时,基本可以在济南从南跑到北,从东跑到西。”2008年毕业之后来北京工作的刘文源(化名),现在回了山东老家,在枣庄的某警区做宣传工作。(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简称)”,逃离抑或是坚守?现在的年轻人,面对本土一线城市,正上演着一出生存版的而非婚姻版《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现在的一线城市,即便从正面意义上说,也可视为一些人的欲望都市。作为选择的对象,它对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构成吸引力。作为一线城市,它无疑比那些二线、三线城市汇集了更多的财富资源、文化资源,存在着更多的生活机会。另外,一线城市还有着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要创造自我的价值形象,人要寻找生活新目标,人要在一种社会结构中完成对自身的各种期待,一些人凭借现有的经验,会觉得这一切只有在一线城市才能得到实现。

人们对婚姻有个比喻:婚姻好比是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穿着的人才会知道。这个比喻也可借用于正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生存层面的感受,就是适宜不适宜在一线城市生活,只有那些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明白。机会就是诱惑,机会就是可能性,捕捉住了机会就有可能捕捉住了成功。一些人之所以选择了坚守而不是逃避,还是他们的创业梦想说服了自己的内心。年轻的时候人人都有梦想,为了梦想可以受苦受累,可以忍受一般人忍受不了的东西。而选择逃离者,也有他们的道理。每个人的出身、教育背景、经历不同,价值认知不同,最后的选择就会有差异。在一线城市坚守可能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理性判断,选择二、三线城市发展同样可能是基于一种理性判断。一线城市有一线城市的难处,二、三线城市亦有二、三线城市的好处。一线城市的生活机会多,但是它的生活成本也高。这类城市利于年轻人的自我实现,但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种种现实,民生艰难的种种情境,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坚守与逃离,都不是说上一句话那么简单和轻易。坚守需要有坚守的条件。譬如,安居才能乐业,而房价飞速飙升,买不起求不得哪怕是个仅能容身的“蜗居”,如何坚守?短时期可以坚持,长时间身心俱疲,还能熬得下去吗?

一线城市中高额的房价、拥挤的交通、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得一些年轻人不得不选择逃离,但是回到了二、三线城市,就能进入理想之境吗?要知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是当年从二、三线城市某个逼仄的生存空间走向一线城市的。逃回二、三线城市,多数人会生出物是人非之感,甚至是物非人非。行行复行行,选择这条生活的道路究竟是对是错,也许他们走着走着就知道了。 今 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