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吕良伟自传
裸婚
望梅止渴
灵魂的手书
求 字
春归故里(国画)
枕月而眠
长寿(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灵魂的手书
——读《仿佛散文诗选》

真正的诗是人的灵魂的如实写照。我了解诗人仿佛对经由冰心译介的泰戈尔作品长期的、刻骨铭心的热爱,甚至可以说,就在三十年前,作为一个青年学子的仿佛就被泰戈尔深深地吸引着、影响着、熏陶着,从某个侧面上也可以说青年仿佛几乎在一年之内就被泰戈尔塑造为一个诗人。

就像泰戈尔一样,仿佛首先是一个大爱的圣徒。仿佛的散文诗中,有几乎一半的作品都在表现(抒发、描叙)那种至真、至纯、至为细腻甚至至为微妙的母爱、父爱、对大自然的爱和两性之爱;作为一个同样喜欢泰戈尔的人,在我看来,诗人仿佛的这些爱的诗篇既有泰戈尔的些许影响,又有仿佛的独特风骨和个性品格,同泰戈尔的散文诗相比,仿佛的诗篇更有当代色彩、更富于情感色彩、更敏感、更细微、更形象化,有时则更叙事化。可举《秋天》一例:“我哪儿也不去,我的孩子,你坐在院里玩吧。/我就坐在咱的大门口做点针线活儿。天凉了,树叶纷纷下落。你爸爸的毛衣烂了个洞,我得给他补补。/今天也正是你爸爸回家休息的日子。孩子,如果外面响起自行车的铃声,你能分辨出哪是你爸爸的铃声来吗?”通过一段少妇的心灵独白,表现了三个人物,这是一个被爱的惦念所笼罩的幸福的三口之家,其中少妇在那个晚秋的下午萧瑟的冷风中对丈夫的思念、对孩子的怜爱可以说被表现得无以复加。

我也读过《吉檀迦利》和《园丁集》,我知道泰戈尔的诗篇精于表现对妇女、对儿童的挚爱,但我应该不揣浅薄地坦白,同样是表现这些内容的诗篇,我觉得仿佛的作品更能激起我的情感波澜、更能触碰到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有时可以催我泪下。不消细说,但不妨提到若干不可不读的篇子:

表现儿童的至真、至纯,抒写儿童极其纤细而又极其动人的情感,如《小山羊》、《羞愧》、《冬天》、《买鱼》、《影子》、《害怕》、《谴责》等。有些篇什表现儿童的成长,对世事的领悟,有时因受到母亲的赞许或受到父亲的轻微责备而激起心灵上的波澜,读来不禁热泪盈眶。如《生炉子》、《资本》、《怨言》等。《赖皮》、《女儿一天一天地长大》表现父爱,《英雄》呈示一个儿童在朦胧中对人间美好事情的热烈憧憬,相当动人。

作为一个成年人,仿佛自然也是个“情种”——有相当多的诗篇用以表达爱情,其中包括表现失恋之情、表现单相思。表现爱情之真挚、之纯洁、之热烈、之敏感、之亦真亦幻自不待言(如《放假》、《超市里的收银员》),我特别称道的是诗人敢于绝对真实地袒露内心世界,不惮于被人误解为癫痴、误解为狂狷、误解为粗鄙的写作勇气——是啊,没有真实(包括“错误”)哪有真情?没有彻头彻尾的坦荡哪有可以信赖的盟誓?爱情自然是一桩昏头昏脑之事,然而爱情的逻辑毕竟也有清晰之处。但是爱情诗篇的写作往往是激情的驱使、激情的抒发形式,对爱的对象,对自我都是一种坦白、一种记录、一种证明、一种存照。这样的写作,在中外文学史上都不乏其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作家洛扎诺夫也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把这样的写作称为“灵魂的手书”——这是种多么准确生动的形容!的确,一个有思想力、对自己对世界对真理富于承当勇气的人才会有自我,才会有此种写作的胆略,才会有此种自信。只有像奥古斯丁、卢梭这样既坦诚又自信的人才会写出各自的《忏悔录》。我看诗人仿佛也是如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