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郑州检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紧盯关键环节
加强内部监督
检察院携手司法局设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办
反特权思想 反霸道作风
荥阳检察干警
热心帮助移民
狠抓规范建设 确保办案质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郑州市检察系统
狠抓规范建设 确保办案质量
以绩效考评为抓手
推进管理方式规范化以督促落实为保障
推进队伍管理规范化以服务保障为重点
推进事务管理规范化

本报记者 王晋晋 通讯员 王红霞 李广建 李小强 周庆华

作为全省检察系统的一面旗帜,郑州市检察系统自去年以来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着力在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上下工夫,着力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下工夫,着力在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上下工夫,大力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

经过近一年的推进,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为构建和谐中原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全市检察机关涌现出了“全国先进检察院”、“全国十佳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全国优秀公诉人”等一批在全国检察系统叫得响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日,记者走进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深入了解郑州市检察机关规范化建设的成就和感人故事。

工作以办案为中心

办案以质量为中心

“我认为这个证据链还不够扎实,如果犯罪嫌疑人对第二组证据持异议,那么后面的几组证据就显得不够有力,所以,我认为应对第二组证据的合法性再次进行审查……”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第二组证据有这组证据来印证……”

8月23日,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办案干警在对拟提起公诉的一起刑事案件进行激烈讨论。讨论之后,案情的认定和与之相对应的法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该处副处长、全国优秀公诉人乔亦丹笑着说:“现在每个干警要面对严格的案件质量考核,不用我们督促,每个干警都已经把案件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郑州市检察机关规范化建设中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所发挥的作用。

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郑州市检察机关以案件质量年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业务管理规范化。院党组提出“各项工作以办案为中心,办案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要求,促进业务管理规范化,按照“四个领先,四个不能发生”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案件质量评价办法》、《办案综合质量指标体系》和《办案质量责任终身制度》等一系列确保案件质量的配套制度。建立了一套案件质量指标体系、考核、督查、责任追究在内环环相扣的长效机制。办案质量责任不受办案人员职务变动、岗位调整和退休的影响,终身负责。他们还从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入手,形成了一套监督、检查、考核、责任追究并重的管理体系。一旦发现检察干警在办案中出现超期羁押、上访事件、办案安全事故、无罪判决、错案等现象,直接追究承办人和办案部门单位的责任。各基层院、市院各部门还对2007年以来所办8万余起案件进行了全面评查。

郑州市院案件管理中心主任余斌说:“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案件怎么办、怎么才能办成铁案,不用苦口婆心地教办案检察官如何去做,而是凭一套管理机制来做保证。”

时间回溯到2009年年初。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提出了“服务大局,突出办案和监督,建设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争创人民满意检察院”的工作思路。“制度是无情的,但管理是有情的。我们要让规范化建设这个永恒的主题,充满人情的温暖和制度的刚性,使检察机关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检察长杨祖伟说。

在此之后,郑州市检察院成立了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三个建设小组,同时开展工作,在规范化小组的领导下,全院原有的159项制度得到了全面清理,小组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够用、能用、管用,相对稳定”的原则,对涉及全院性工作的制度按照业务管理、队伍管理和事务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废、改、立,整合为39项制度。在修订过程中,采用广泛征求意见、下发试行、修订后正式下发的方式,部分新制定的制度如《车辆管理制度》、《会议、公务接待制度》等都是三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力求制度的科学性、实用性。目前,已正式下发施行25项,下发试行12项,还有政治部负责的《干警职务任免规定》和《临时人员管理规定》两项制度,也正在修订中。

以绩效考评为抓手

推进管理方式规范化

“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要学会管理,管理的核心是人,前提是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没有人,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没有好的机制,再自觉的人也会变得懈怠。而如何实现人与机制的和谐统一,这其中有广阔的探索空间。”郑州市两级检察院的领导班子对“管理”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是全面推进“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机关建设,促进检察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从2009年4月份开始,郑州市院坚持科学定位,广泛征求意见,三上党组会研究,逐条修订完善。考评实行千分制。以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确定基本工作目标,以争创一流业绩制订发展目标。千分值目标中,主要业务工作比例占到了60%,在业务目标立项时,抓住部门工作主要职能,在项目评价标准上,以案件质量为关键指标,加大分值权重。考评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部分,量化的部分占到了85%,测评性质的定性评价压缩到了15%。每项考评项目设立达标底线,不达标不得分。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在发展区设定基本工作目标,分值占70%,任务全部完成方能得分; 在潜能区设定超标计分标准,分值占30%,按照任务完成量计分。对鼓励竞争的综合工作,采取与第一名差比折算的计分办法。

考评是全方位的,分级负责、层级考评。市院考评到部门,部门考评到干警。考评的结果与党组成员紧密相连,与干警利益息息相关。党组成员主管的部门、对口指导的基层院考评结果,要作为党组民主生活会谈话交流、工作讲评的主要依据;干警工作绩效,直接影响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

在今年年初,通过绩效考评脱颖而出的登封、金水、二七、高新4个先进检察院、19个优秀团队和24名优秀检察干警受到隆重表彰。在一片艳羡的目光中,每个先进基层院开走了市院和当地党委奖励的两部办案用车,而每位优秀检察干警得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并被派送到清华大学法学院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奖励性培训。

而与此相对照的,连续两年考评为“一般”等次的部门和基层院,取消所有年度评先评优资格,部门负责人和院党组要在全市检察长会议上作表态发言,而连续三年考评为“一般”等次的,要免去正副职的行政职务,且两年内不得任职。

根据绩效考核办法,各单位必须结合当月绩效考评排名情况,按照“与去年相比是否提高,与全年目标相比是否达标,与全市所处位次相比是否领先”的要求,进行工作述职讲评,排名末位的单位要在院务会上作表态性发言。有一个处室连续两个月上台发言,处室负责人说:“这种感觉真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因为一旦排名末位,所有评先资格都会取消。”后来,该处全体干警共同拼搏,甩掉了落后的帽子。

“慢进则退,我们是省会检察院,必须去争第一,去争全省第一”,郑州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张战军说。

以督促落实为保障

推进队伍管理规范化

对于检察机关队伍建设,杨祖伟检察长有着自己的体会:“抓好队伍建设是做好检察工作的根本,在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上,无论要求多严格都不过分。对队伍建设抓得不够,对领导干部要求不严,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还会害了我们的干部,使其前途被毁,名誉受损,家庭蒙羞,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

为抓好队伍建设,郑州市检察院苦练内功打基础,狠抓管理树形象,以人为本、文化育检、素质建院、科技兴院,确立了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实现执法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发展目标。

一流的检察队伍,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宁可现在听骂声,不愿明天听哭声。”杨祖伟说。于是,院规范化领导小组修订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党组民主生活会规则》、《检察长办公会议制度》等重要议事制度,科学设置内设机构,优化职能配置;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查,确保政令、检令畅通;强化检务督察,修订了《检务督察工作实施细则》,制定了《工作人员考勤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议管理的若干规定》,坚持定期检查通报、督促整改,加强对规范化制度落实情况和干警日常作风纪律的督察,确保无干警严重违法违纪案事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检察机关监督别人,谁来监督检察机关?”郑州市检察院在强化内部监督管理的同时,还“请进来,走出去”。主动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新闻单位担任廉政监督员、检务公开监督员。聘请人民监督员列席全市检察长会议,推出检察开放日,进行“五进千家行大走访”,向人民群众征求意见,请人民群众严格监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郑州市检察院把监督机制延伸到每个干警家属,通过开展“廉内助”评选、召开干警家属座谈会、评选文明干警、文明家庭等活动,增强检察干警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以服务保障为重点

推进事务管理规范化

谈及郑州市检察机关在管理上的变化,郑州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张战军说:“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管是业务管理、队伍管理还是检察事务管理,绩效是检验管理工作的最终标准。”

检察机关的后勤保障小事多、杂事多,说起来没啥名堂,工作中却片刻离不开。郑州市检察院在“家务事”管理中引入规范化管理的理念,取得明显成效。制订《机要文件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和使用规定》等制度,规范公文流转程序,确保机关工作有序高效、安全运转;试行新的《会议、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外出考察学习活动的若干规定》等制度,提高了机关事务办理流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出台新的《经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确保适应日益发展的各项工作需要;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机关环境建设、安全保卫等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会换位思考,要求后勤人员在“六个一”,服务更热情、态度更和蔼,对来办事的干警,确保“零返工”,办事效率提高了,深受干警们的好评。

绩效是检验管理工作的最终标准。短短一年,郑州市检察院实现了新的跨越,绝大多数部门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金水区院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院”,多项工作受到高检院、省院、市委表彰,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7项,105名个人立功受奖。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