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吕良伟自传
裸婚
望梅止渴
灵魂的手书
求 字
春归故里(国画)
枕月而眠
长寿(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望梅止渴

这一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古小说集《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意思是说,三国时曹操出兵打仗,经过一个没有水源的地方,兵卒干渴难耐,曹操就发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林,结有果子,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口水都流出来了,结果大家继续前进,终于找到了水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

长期以来,民间对望梅止渴故事的发生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在南方,因为江南多梅林。问题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多梅雨,而在雨水充足的地方,会存在干渴之虞吗?另一说在北方,因为曹操一生活动的范围,多在江北,加之北方少雨缺水,容易出现因无水源而导致干渴的现象。问题是北方的梅林少。如有梅林,才有产生望梅止渴的土壤。有趣的是,我们郑州就有一个地方,不仅有梅林,且有这方面的史料佐证。这个地方,就是巩义市大峪沟镇的桥沟村。经宋殿兴同志考证,望梅止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他在查阅相关资料、经过认真考察后得出的结论(详见本报2008年6月16日《望梅止渴》一文)。

桥沟村原名梅子沟,因古代沟内有大片梅林而得名。又因此地建有石桥,后改名桥沟村。据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所立、现存于桥沟老君庙的《重修梅子沟石桥记》石碑记载:“余谕之曰:斯途东可达于梁汴,南亦通于钧讦,以至西北之适,京师川陕何所不至。”说明当年的梅子沟,虽地处中原腹地,却交通便利,东通开封,南达禹州,西、北可通京师及川、陕等地,乃通往东西南北的军事要道。当年东征西伐而又熟知地理的魏武,途经此地,说出“前有大梅林,铙子,甘酸可以解渴”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老君庙原有一块《望梅止渴记》碑,详尽地记录了望梅止渴这一史实。这碑当地不少老人都见过。只是在上个世纪、那个“大跃进”的年代,被人毁掉了。现存的这块《重修梅子沟石桥记》碑,因过于厚重,才得以幸免,但目前已是伤痕累累,面目全非,让人为之叹惜。

望梅止渴

李济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