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周展示 天天精彩
保护应形神兼备
《歌舞青春》绿城延续梦想
“皇家大马戏”欢乐总动员
问 世
数字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专家支招:
保护应形神兼备
应以保护作为基础导游培训非常重要

■本报记者 李 颖

应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古都学会和嵩山历史文明研究院的邀请,中国古都学会专家8月21日相聚郑州,畅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与利用。在对历史建筑群进行实地考察后,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纷纷为“天地之中”申遗成功后的保护与利用“出谋划策”。

从“嵩山文化圈”谈起

座谈会上,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教授赋诗一首:“嵩山申遗终成功,喜讯已在预料中,中原文化展异彩,岂止郑州获殊荣。”

“这是我 8月18日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所作。”道贺之后,朱士光重申,申遗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他同时提出:“在今后的宣传和保护中,不仅仅限于历史建筑群,而应在这个基础上,扩展为‘嵩山文化圈’的概念,历史建筑群是嵩山文化圈中最集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

朱士光认为,概念扩展后,辐射地域范围更广。和朱士光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洛阳古都学会的会长叶万松:“‘天地之中’的理念起源很早,中国的‘中’字里就包含着中央的意思,中国就是中央之国。因此,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有关‘中’的理念和嵩山地区‘天地之中’的理念一脉相承,夏商周建都后王朝都以五岳为中心,五岳又以嵩山为中心,历史建筑群是在‘天地之中’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叶万松认为,在嵩山地区,如果只讲历史建筑的保护,显得狭隘,研究‘天地之中’的理念就要从嵩山文化圈形成谈起,将其包含的宗教、哲学等整个糅合在一起,探讨人类文明起源。

应以保护作为基础

对文化遗产来说,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是个老生常谈的命题,但针对不同的文物个体,到底怎么保护和利用,却永远是值得探究的新课题。

“有用才有命,有为才有名。”意思是有用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有所作为才会有名。这是会上不少专家认同的观点。宁夏文物局局长许成表示,如果将文物保护与利用处理得当,数千年前留存下来的文物在当今社会建设中仍能扮演角色,并形成良性循环,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许成说:“对文物来说,人为的破坏力最强。合理适度地利用,使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了解,遗产保护意识才能在全民中自觉地树立起来,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少专家纷纷“支招”。西安古都学会会长耿占军认为:“开发利用中,不能冲淡历史建筑群中原有建筑的主体地位,使历史原貌被破坏。”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萧正洪称:“有些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重形不重神,民众也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探究,而文化遗产的内涵包含了精神和物质的层面,精神层面更为重要。”

除了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专家,地质、环境、气象专家也要参与进来。朱士光认为,今年舟曲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就敲响了警钟,打造“绿色嵩山”,灾害环境预警不容忽视。专家还提醒,保护利用要考虑周全,尤其要防止造成新的破坏。

导游培训非常重要

随着“天地之中”知名度的提升、客流量的增加,对导游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安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陈文道说,短期的免费参观可以使更多的群众走进它,了解它,珍爱它。随着国内外游客的大量增加,对导游的培训显得很重要。

朱士光提出,导游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史方面知识,因为,就宣传来说,身为导游,天天接触景区,实地带着游客参观,他们是宣传和保护的窗口,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准才能与世界遗产相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