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国首次对欧盟
发起反补贴调查
两部委发通知调整
部分燃料油消费税
我省将办第二届
旅游商品交易会
葡萄架上挂满“致富果”
央行“超级网银”正式上线
运政执法人员
持证才能上岗
郑州城镇居民消费
居住教育医疗增长快
幸福航空将开通
郑州至太原航线
开发商“逆市操作”底气何在?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葡萄架上挂满“致富果”

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唐丹 李麓桢 文/图

“我种葡萄25年了,今年收成最好,钱袋子又鼓了起来,真高兴!”昨日,被乡亲们誉为“葡萄大王”的二七区侯寨乡红花寺社区葡萄专业户王拴峰,乐呵呵地拿着剪刀,伸手从挂满葡萄的架子上,剪下一嘟噜晶莹透亮的葡萄,侃侃而谈他的致富经。

不开出租车 回乡种葡萄

“要说种葡萄,还得从25年前说起。”王拴峰回忆起当年开出租车被歹徒抢劫的危险情景。他说,虽然经过搏斗,击退了歹徒,但“出租车我是再也不开了。”这时,村里有位老农劝慰他说:“咱村都是沙土地,适宜种水果,你就安心在家种葡萄吧!”听了老农的点拨,王拴峰就利用自己的责任田种了两亩地葡萄。第二年虽然葡萄开始挂果了,可结的颗粒小、味不好。他就和村里几位年轻人跑到郑州果树研究所,买来“巨峰”、“红富士”等优质葡萄苗栽种,还请来果树专家传经送宝。

销售遇困难 损失6万元

种下的葡萄长势喜人,可每到成熟期,销售成了大难题。有一年夏季天气热下雨多,王拴峰种的10亩地葡萄烂了大半,一次就倒掉60多篓,心痛极了!

为了给葡萄找出路,他就开着农用奔马车,到新乡一个果品市场搞批发。郑州到新乡批发市场有90多公里,王拴峰每次头天傍晚出发,驱车4个多小时,到晚上10点多才赶到,批不完只好在车下铺一条凉席,睡在地上过夜。可是蚊子多,又饥又渴,“那时可受罪呀!”尽管过去了多少年,可当年销售葡萄的艰苦情景,王拴峰难以忘怀。

这一年由于天公不作美,王拴峰损失了6万多元。原先当地有几十家农户种葡萄,有不少农户见葡萄卖不出去,就把葡萄藤砍了。可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钻研葡萄种植技术。

政府来扶持 科学作指导

农户种葡萄遇到了难题,政府十分关心。区科技局、侯寨乡科技办等专门请来专家作技术指导,对葡萄进行科学管理。政府还及时给予补贴,引导王拴峰种优质葡萄,发展生态经济果。他除自家4.4亩责任田,还承包了5亩多地都种了葡萄,有早期成熟的“惊讶”、“黑峰”,有中期成熟的“郑果大无核”、“玫瑰香”,还有晚期成熟的“巨峰”等新品种,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在王拴峰的带动下,周边农户也纷纷效仿,如今侯寨乡成为二七区无公害葡萄基地。由于他种的葡萄上色快,含糖量高,个头大,口感好,自1997年以来,参加市、区、乡举办的葡萄文化节,年年获奖。

“根据区、乡科技部门的安排,眼下,我已自筹15万元,还要申请政府补助资金,准备明年盖遮雨大棚,解决雨季葡萄霉烂的问题。”昨日,在结束采访时,47岁的王拴峰乐滋滋地说。

图为王拴峰正在和家人一起采摘葡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